内容提要: 在唐宋词学史上,对词体的认识有一个演进过程:欧阳炯的《花间集叙》之于文人词勃兴的五代,李清照《词论》之于诗词之辨关键时期的南北宋之际,沈义父《乐府指迷》...
内容提要: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之句透露出了唐诗绍续《诗经》的意识。从载籍史料来看,《诗经》对唐诗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内在精神上,中唐以后部分文士的诗文...
内容提要: 未央宫所藏西汉成帝之前的古文献,经过刘向校书在文本形态上发生巨变,谓之文本革命或不为过。这批古书又多是今传本之源,故此次文本变迁意义重大。简言之,经过刘...
内容提要: “四言”是上古“雅言”中普遍共用的一种句式,而其文学形态则主要呈现于《诗经》之中。汉代四言赋拟效《诗》“四言”,但却去除了《诗》四言的“雅正”风格,而出...
叙事,是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记录。人类的历史需要记录与传承,叙事诗歌是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精神载体。中国古典叙事诗历经了从原始歌谣开始,经先秦时代的《诗经》到汉魏阶段...
内容提要: 《诗经·大雅》中的五首史诗性作品,《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依据诗歌本身的叙事模式与特点,可以清晰地区分为历史实录型、神话夸诞型和仪式记...
内容提要: 《诗经·鲁颂》虽为三颂之一,但它的语言形式却不像《周颂》那样艰深古奥,而是相对浅易,接近风诗。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用语上看,《鲁颂》用语比较平易...
内容提要: 大数据(Big Data)对传统研究产生了极大影响,也为文学地理学学科在更为深广的领域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融文学、史学、地理学、地图学等诸要素于一身的行录笔记,是...
内容提要: 从西晋末年永嘉丧乱到隋朝统一南北,北方地区文学的发展是如何从遭到巨大破坏的境地逐渐走向复兴,成为通向隋唐文学的关键一环的?南朝文学的北传,曾是这个问题的...
内容提要: 明朝隆庆、万历年间,王世贞创制了“说部”一词。明清时期,“说部”这个概念形成了特定的自洽性和有效性,它自身也蕴藏着被突破、被重新界定的可能性。“说部”与...
作者简介: 杨星映(1945— ),四川长宁人,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文艺学原理、古代文论...
内容提要: 戏曲批评理论中的“关目”主要指结构安排引人的、适合舞台演出的故事或在故事中具有有效性和重要作用的关键情节,这一批评范畴强调戏曲创作要能够呈现出一种有意味...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诗学经历漫长的自然发生时期,因作为政教制度之一的乐教、诗教建立而成熟,士大夫也因此成为诗学的主体。从西周到春秋战国,诗教诗学连续不断,奠定了中国...
内容提要: “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语出晚唐宰相郑綮,标志着灞桥意象由具体的情感指向到抽象诗思指称的转变。这种转变既基于灞桥意象本身的成熟与深化,又受到晚唐清冷枯...
中国古代文论“当代性”问题,而今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如果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话,那么,古代文学思想,在本质上都具有当代性,理当属于当代文论的范畴。问题...
内容提要: 作为中西极为重要的文论关键词,中国的“体”与西方的“文体”(style)意蕴较为接近,但二者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差异。从意蕴而言,中国之体兼具...
作者简介: 顾宝林,1973年生,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庐陵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文学博士,从事诗词学和地方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代...
内容提要: “文评专书”作为一个组合概念,其内涵和外延的确定,应包括“文评”和“专书”两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整体组合。“文评”概念的内涵,指的是针对一切“...
内容提要: 对于晚唐诗风,前人的评述大多从宏观着眼,但也可以对晚唐诗歌进行微观性质的考察,考察角度包括诗人的心态、作品的题材走向与艺术特征三方面。晚唐诗人中并非没有...
内容提要: 相和歌与清商曲是中国汉魏六朝时期通俗乐歌的主要部分。二者在汉代至六朝,从无名氏创作到文人拟作,一直占据乐府诗歌的重要位置。彼时南北方从统治者到文人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