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词话视域中的宋词批评与接受——以晏欧三家词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诗学》 顾宝林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顾宝林,1973年生,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庐陵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文学博士,从事诗词学和地方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代晏欧三家词研究与传承论稿”(14FZW038),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清代晏欧词研究史稿”(ZGW1314),井冈山大学科研基金启动项目“清人视野中的晏欧词”阶段性成果。
     
    明代有价值的词话并不多。唐圭璋《词话丛编》收明人专集性词话4部,施蛰存《词集序跋萃编》收有一些明人所作序跋。近年邓子勉所编《明词话全编①一书八册涉及明人逾三千家词话,含词集序跋、文集札记等,数量甚丰,是目前收录明代词话最全的资料。明代词话虽较多,但真正具有理论价值或创新意义的词话不多,在词话内容及表现形式上,“有很大一部分是宋金元词话的翻版,许多条目直接钞录前代词话”②。尽管如此,明代的词话还是具有一定的讨论主题和自我特色,如关于词学倾向的“主情论”、词的本质、起源、价值与功能、风格、流派等问题的考察,以及对于诗词曲三者文体特性的区隔等。③明代词话关注的这三大主题与明代词学批评的核心对象大致一致,④是整个明代词学理论发展的主体内容。本文以明人对宋词先进——晏欧三家(欧阳修、晏殊及晏几道)词的批评为例,选择词话专书及个别序跋和论词词为讨论范畴,管窥明人词学批评与理论视野中的宋词接受状况。
    一、欧词篇章用语的批评与激赏
    明词话中,不少词话对欧阳修词的用语进行评骘,或赏析,或指出渊源出处和影响。如王世贞(1526-1590)《艺苑卮言》云:“永叔极不能作丽语,乃亦有之。曰‘隔花暗鸟唤行人’,又‘海棠经雨胭脂透’。”⑤《艺苑卮言》的论词主旨是重视词作用语的婉转绵丽,“一语之艳,令人魂飞,一字之工,令人色飞,乃为贵耳。”遣词造语艳丽工致与否,直接影响到词作艺术魅力的高低。本段中,王世贞论及的“隔花暗鸟唤行人”词句出自欧阳修词《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一阕,《全宋词》作“隔花啼鸟唤行人”;而“海棠经雨胭脂透”一语,今《全宋词》作无名氏《锦缠道》及王雱《倦寻芳慢》语,非欧词语。王世贞此判或依据所本有误。王氏认为欧阳修“不能作丽语”,这种看法本身值得怀疑。何谓“丽语”?根据王氏所举例子,不是专指艳丽、秾丽之语,而含清词丽句。欧阳修《浣溪沙》本词,主要写春景之美和游春之乐。在写法上,上阕重视觉的铺彩设色,朱桥、画轮、春云、碧瓦,这些词句的应用,既有颜色的冲击,更有景致的享受;词的下阕则偏重抒发情景交融的人物感受,“游丝”、“啼鸟”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凸显了景语与情语的转换,把非人的事物写得有情有感,活色生香,令人咀嚼流连,影响至深。因此全词景物之描摹与个人之感受融为一体,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是本词的最大成功和艺术魅力之处。欧阳修类似的词作还是不少的,譬如同调的“叶底青青杏子垂”等阕,均可谓善用景语情词构思画境与意境。
    杨慎的《词品》亦对欧词的篇章用语做过评判。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昇庵,四川成都人。《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存其词302首,是明代较为出色的词曲家和评论家。其《词品》论及唐五代宋元明部分词人得失,而对欧词的批评有两处涉及。如卷一:“欧阳公词‘草薰风暖摇征辔’,乃用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之语也。苏公词‘照野浅浪,横空暧暧微霄’,乃用陶渊明‘山涤余霭,宇暧微霄’之语也。填词虽于文为末,而非自选诗乐府来,亦不能入妙。李易安词‘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说语。女流有此,在男子亦秦周之流也。”⑥0杨慎认为词体的地位于各文体中当属最末,并且强调词中诗语要来自古乐府诗,否则艺术魅力要大打折扣。欧阳修名作《踏莎行》一阕历来受人爱赏,词中“草薰风暖摇征辔”一语,杨慎指出其化自江淹的《恨赋》是可能的。如果穷根究底,杨慎在《艺林伐山》卷五中进一步指出,江淹用语实质又源出佛经语:“奇草芳花能逆风闻薰”,欧阳修不过直接取自江淹句而已。⑦
    对于欧阳修该词用语,杨慎又认为“平芜尽处”两句与石曼卿诗句“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存在互为所取之用:“欧与石同时,且为文字友,其偶同乎,抑相取乎。”⑧欧阳修与石曼卿互为文友,诗词切磋,文艺互补应是寻常事,杨氏所指具有道理。
    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一则从欧词对明词的影响着眼,指出欧阳修该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当时词人陈铎(字大声)曾袭用作《蝶恋花》末句,云:“千里青山劳望眼,行人更比青山远。”陈霆认为陈词“虽面目稍更,而意句仍昔。然则偷句之钝,何可避也。”陈铎之沿用,未能出新,抄袭痕迹明显。是故,陈霆举出自己的化用之句:“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并自认为虽然同出于欧词,“而用意则别。此与大声之钝,自谓不侔。”⑨陈铎词句出欧词,但意思没变,都是从送行者着眼,强调思妇的离愁别恨之绵邈悠长,犹如重重关山,无边无际。而陈霆句则将思妇的离愁寄托于归信之上,文中的“行人”也不是欧词中的思妇想念之“行人”,而是能够捎带心上人思念之情——信件的第三者。思妇原本幻想能从远方归来的行人中获悉心上人的只言片语,以慰相思之情,岂料“青山尽处行人少”,满怀的希望瞬间被这一无情现实击溃。捎带信件的人都杳不见踪影,盼望一见亲人消息的想法无疑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陈霆之作不同欧词及陈铎之处,在于同是写相思离愁,陈霆写得更为曲折,着眼处也不一样,反映出来的情致自然深浅有异。前二者写得幽思绵长,后者显得沉着痛彻。或许从该意义上分析,陈霆自认为与陈铎之生搬硬套不相与同。
    另外,杨慎对欧阳修《渔家傲》咏莲花词二阕甚为欣赏,认为“叶重如将青玉亚”阕尤为工致,而“楚国纤腰元自瘦”阕则“情思两极,古今莲词第一也”⑩。欧词中咏莲之作不下十数首,基本上以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获胜,作者的疏隽之气也满溢其中。前首从色、香、形及情四个角度,重笔抒写了莲花的清新、洒脱与多情的美感特质,赞美莲花胜过花中之王的牡丹。该词描写细腻入微,抓住了莲花的不凡品质。用词也新颖工整,别有神韵旨趣,杨慎谓之“工致”,不为空言。后一首则重在写采莲女的情思幽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词人首写了女的形体之美、肌肤之细腻白皙,为后面的离人相思、佳人憔悴作铺衬。本词的艺术匠心是借莲花写女子的柔美相思之态,而且组合出几幅画面来勾勒这种非一般的感受。有箭漏催时,有日夜相思,有无聊把闻花蕊,有登楼凝望等等,把一个遥遥无期中叠加着无穷失望和希望的采莲女的内心情态与幽思勾画得恰到好处,所谓“情思两极”,颇有见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