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读朱文泉同志《岛屿战争论》 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是如何有效地节制暴力的学问。武,止戈也,真正会打仗的人是不轻言战争的。这是我读朱文泉同志新作《岛屿战争论》感受最深的认识。该书分上、中、下三卷,百余万言,以极为恢宏的气势和历史纵深全面论述和总结了战争的不同性质和同一本质,将战略和策略问题提高到哲学高度进行分析和运筹,读来很受教益并深为认同,令人肃然起敬。 《岛屿战争论》思想丰富,笔者最受触动的是第三篇略论中提出的“莫拿国运赌战争”的认识和论述。它不仅符合历史经验,而且对于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当下中国安全而言,极具现实的指导意义。 《岛屿战争论》指出:“战争是‘饥饿之虎’,是消耗的‘无底洞’,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依靠不断战争维持强大,长盛不衰。”告诫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应当力求通过非战争途径化解矛盾,自觉抵制和抑制‘战争主义’、战争思维”。可惜的是,总有些国家不愿意这样做。制定国家战略,难不在确立目标,而在于确立国力边界,即国力扩张的极限和不能后退的底线。战略设计的要义在于战略目标如何和国家战略能力相匹配。 《岛屿战争论》在列举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扩张战争(侵略台湾的试探性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基础上指出:“扩张战争就像一辆高速运行的列车,具有强大的惯性,一旦发动起来,再想一脚刹车就不那么容易了。”事实上,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就是被自己设的“宏伟”目标打倒的。有意思的是,今天日本安倍政府还是旧习未改,公然否认二战侵略历史,在钓鱼岛等问题上不断挑起争端,上演闹剧。鉴于“历史经验”,我们可以断定,其结果一定是日本新灾难的开始。 战略是刀尖上的哲学,是国家为生存和发展与他国博弈的学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要带刀子的。同时,战略又是研究国家发展能力的边界即底线和极限的学问,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没有哲学是不行的。战争是互动的对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打击对手的同时也会消耗自己。《岛屿战争论》指出:“战争是反对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一种最后的手段,战争能不打就不打,能小打就不要大打,能速决就不要久拖,能有限就不要无限。” 《岛屿战争论》一书贯穿着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矛盾论》中倡导的认识方法。战略能力,本质上说是运用唯物辩证法转化矛盾而不是消灭矛盾的能力。矛盾不能消灭,只能转化。有唯物论而不掌握辩证法的人与有辩证法而没有立场的人一样,终会转化为机会主义、风头主义和折中主义。由于长期的和平年代,中外战略研究都有缺少实践经验的短板,其论文多是学堂里编出来的,得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之类的结论,更让人莫名其妙。这种现象轻则害学生,重则要误国。战略目标与战略资源不匹配,是战略研究的大忌。 历史经验表明,世界性大国或接近步入世界性大国行列的国家,必须有成熟的世界观及建立其上的国家安全政策,这种世界观及其政策的成熟度取决于它与国家财力及建立其上的国家世界治理能力相匹配的程度。朱文泉同志在《岛屿战争论》中用如此恢宏的篇幅总结出如此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提升新时期国家安全战略理论水平是有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文木) 《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9日第5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