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朱元璋对“雅音”的理解 朱元璋为《洪武正韵》定的编纂原则是“壹以中原雅音为定”(宋濂执笔的《洪武正韵》序)。就字面说,南京怎么也不会属于“中原”。 可能会有人说:《洪武正韵》是个古今杂凑的系统,所以上述编纂原则没有意义。其实《洪武正韵》之非驴非马,不是由于编纂原则不合实际,而是负责编写的大臣们因受传统束缚,没按这个原则办造成的。朱元璋因对1375年版的《洪武正韵》不满而要求作修订,所以有了相对接近“中原雅音”的1379年修订本(宁忌浮2003)。朱氏显然对修订本也不满意,所以没有刊行。显然他希望继续修订。 后来,朱元璋看到孙吾与的《韵会定正》(《韵会订正》),非常赏识,赐名《洪武通韵》。可以肯定此书较接近朱氏心目中的“中原雅音”。据今所知,其书据《古今韵会举要》修订而成,分平声“公居觚江”等、上声“矿举古港”等、去声“贡據固绛”等各二十五韵和入声“谷觉葛戛”等一十三韵(李新魁、麦耘1993:133)。以《古今韵会举要》的“字母韵”系统为基础调整而成的韵书,与当时实际语音相合的程度自当超过《洪武正韵》,因此受到朱氏认肯是自然的。孙氏是江西中部丰城人,此地今方言属赣语,可以确认孙氏母语不会是江淮方言。他写《韵会定正》时在元末,当时南京还不是首都,他没有任何理由要写一本江淮方言的韵书。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