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南京方言不是明代官话的基础(13)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科学》(徐州)2012年 麦耘 朱晓农 参加讨论

    4文献材料需要历史比较的检验
    4.1一个原则
    语言史的研究需要历史比较研究与古代文献考证的结合,古代文献材料(包括文史材料)应尽可能接受历史比较的检验,这是历史语言学的原则。
    历史比较研究有其缺陷,譬如:若缺乏古文献佐证,构拟的结果与语音史上特定时期的对应有时难于认定;有时构拟出来的是多个音系的复合物;由于语言成素在演变中的磨损,过于久远的语言历史难于系统地重建;历史上同一方言内部的地区差异可能会在构拟中被模糊掉,等等。不过,任何研究方法都会有缺陷,只要我们有清醒的了解,就不会因此造成根本性的问题。
    公允地说,“明代官话的语音基础是江淮方言”这个假设最初的提出并非毫无根据。但不可讳言,它被提出二十多年来,至今仍未被很好地作过证明,在用历史比较研究来检验这方面尤其不足。
    麦耘(2008)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构拟江淮方言的祖语,以及北京话、中原官话的祖语,看谁能与金尼阁《西儒耳目资》(1626,以下简称《耳目资》,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影印本)和利玛窦《西字奇迹》(罗常培2008:187—280)较好地相衔接。
    以这个论题而言,前述历史比较法的缺陷都不算真正的问题。若《耳目资》果真反映明末江淮方言,以江淮方言分布面积之大、人口之多(115县市、8605万人,刘祥伯2007),其历史语音信息绝对可以涵盖距今不到四百年的《耳目资》。比较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古江淮方言的各片各点的全部特点也不要紧,只要能勾勒出古江淮方言的基本轮廓,就足以与《耳目资》相参看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