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可先生,1940年12月7日出生,四川省(今重庆市)长寿县人。先生196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20岁离开故土,至今已52年。1966年毕业,时值“文化大革命”,1968年分配甘肃省文化局,下放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70年重新分配在兰州运输公司当工人。1973年秋回归高校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任教。1980年定职讲师,1985年破格晋职教授。1986年甘肃省成立中青年历史学会,任会长直到离开兰州。1990年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兼职系副主任。1995年初调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任教授。主要社会兼职:南京师大、广州师院、云南红河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待遇。 先生治学主要是中国历史文献学与秦汉三国史,在这两个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其中有六种获全国及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其中《史记研究》1986年获甘肃省政府奖。此外,先生在古籍整理与普及历史两个方面成绩卓著,已出版有个人注讲《史记全本新注》、主持《资治通鉴新注》,主编《中华五千年名人传记丛书》、《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史记故事丛书》、《影响中国历史100名人》、《影响世界历史100名人》、《史学入门》等。先生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主编《统一战线系列丛书》1—10卷;主持中国史记研究会,主编《史记研究集成》1—14卷,以及年会论文集《史记论丛》1—9集。先生已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有两千多万字,精神感人。 商务印书馆已出版先生学术论著《史记研究》,以及先生主编的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史记教程》,获得广泛好评。《中国历史文选》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先生致力于教学,在兰州大学开设《中国历史文选》、《目录版本与文史工具书》、《史记选讲》、《三国志选讲》,在外国语大学开设《古代汉语》、《古代诗文选讲》等课程。每开一门课必先写讲义,由讲义再升华为正式教材,或学术论文与学术论著。先生以教学带动科研,以尽职于一个普通园丁而自慰。十卷文集,教学讲义占有一定的比重,为其特色之一。先生在兰州大学曾获1983—1984年度教师科研工作优秀奖,1989年度获《中国历史文选》课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先生主编有三种高校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记教程》。先生论著条理清晰,语言质朴,论从史出,论辩与考证,能做到理据充实而不繁琐,雅俗共赏,皆得益于教学根基。先生是全国知名的《史记》研究专家与《三国史》研究专家,因这两个领域是先生一生致力于教学与研究的主体。十卷文集的选编也以此为基础。 2011年,先生正式授权商务印书馆编选出版《张大可文集》,共十卷。第一卷,论文集,收录史事、人物、书序、书评、时论等散论,书题取自书前自述《七十述怀》,亦为全书代序,故编列为文集第一卷。第二卷至第七卷共六集为《史记》研究论著,书题次第是:《史记研究》、《史记文献研究及选讲》、《史记论赞辑释》、《史记精言妙语》、《史记二十讲》、《司马迁评传》。第八卷、第九卷两集为“三国史”研究,书题是:《三国史研究》、《三国史》。第十卷为高校教材一种:《中国文献学》。入选的论文、论著,勾勒了先生教学与治学的人生轨迹,因此力求保持作品初始发表的原貌,以保留不同时期的原生形态,达到忠实记录先生治学的成绩,有利于广大读者体悟先生的治学经验。 为了文集各卷篇幅大体平衡,避免畸轻畸重,先生所写书序、书评没有集中在第一卷《七十述怀》中,关于《史记》论著的书序、书评编列在第六卷《史记二十讲》中;还有一组典籍论文与教材建设附编在第十集《中国文献学》中。学术界对先生论著所写评论,以及相关资料,附录在相关各卷文集之后用仿体字排版,以示区别。 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对《张大可文集》进行了精编精校,以期完美。但限于学养和时间,仍难免有不足,真诚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指点。北京楠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文集的装帧设计,以及制作提供支持。西安著名书法家文则天题写了书名。 十卷本《张大可文集》将于2013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我在山西大学读本科时,使用的《中国历史文选》教材,即为先生所主编。而今有幸任先生文集的责任编辑,先睹为快,获益良多。以上文字说明编辑缘起,寄语读者,以资推荐。 丁波 2012年12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