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俗文学究竟是不是低俗文学的问题,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似乎已无进一步“澄清”的必要——尽管许多重量级的学者坚持将所有通俗文学统统称为“文化垃圾”。即使这一立场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价值,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1](P24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处...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家,其作品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高超的艺术性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以艺术风格为例,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除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外,还受到许...
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上海,是一个“丧失主体的都市” [1] ,各种政治、经济势力和文化力量混杂交织渗透,精神和思想上的认同处于暧昧不明又苦苦挣扎的危机之中,文坛上也相...
在我和孙中田先生的接触中,不止一次地听他说过这样的想法;要抽出功夫来重新好好地写一本现代文学史。“重新好好地写”,凭我的理解至少有以下几层含义:1,对现代文学史的写...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中常常被叙述成一位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一位对底层人民满怀悲悯的“人民艺术家”。刘绍铭说中国现代文学“涕泪飘零”,假如此言不虚,在这涕泪飘零的现代中国...
近年来,孙中田教授在继续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中,把研究的目光和重点逐渐放到了对东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上,显示出学术研究中一次有趣的“晚年转变”。孙中田教授的这种...
在跨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重提启蒙的话题,不免令人感到有几分沉重和悲凉,在业已逝去的这个充满了呐喊与奋争、挫折与失败、变革与暴力、进步与灾难的世纪里,为了一个现代化...
任何一门学科,学位论文都往往体现着该学科的最新动向和相应的研究水平,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也自然如此。记得90年代以前,许多名噪一时的研究成果,往往都出自刚刚获得博士、...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之所以能够以独特的创作题材和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成为“人民艺术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营造了一个魅力纷呈、华彩多姿的市民世界。他不像“五...
在作家萧红的诸多作品中,以《生死场》的“批评史”资料最为丰富,内容上又几经变化。就时代变迁与读者阅读取向发展而言,这些变化是合乎情理的。《生死场》以“抗日小说”的...
当代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新世纪呼唤新孔子”。他认为中国一旦有了新孔子,不但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且还可以为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心态的人们找到一条共同...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打破了中国原有的文学地理格局,伴随着战争的进程,中国新的文学中心经过几次流转才相对固定下来,新的文学布局也由最初的混沌状态变得逐渐清晰...
20世纪90年代,海派文学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潮。但人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张爱玲、苏青、予且等人,而对于崛起或影响到他们之后的东方蝃蝀(以下简称东方)、施济美、令狐彗、刘...
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曾经为寻求民族的身份地位做出过种种努力。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是否已经找到了生存的家园?从现实的情况看,他们似乎还在惶惑,还在讨论...
阅尽一个世纪的沧桑之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否已经进入了“史”的状态? “史”就是超越、识见和视野,就是拉开一定的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之后的审美静观,而由于现代文学与当...
一 1998年,是许广平诞辰一百周年,有关单位举行了纪念活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编了一本《许广平纪念集》,于2000年3月出版 [1] 。纪念集收录了十多篇今人纪念许广平的文章,其中好...
在谈论20年代“新感觉派小说”时,人们往往关注其创作方法的新异,如运用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奇等手法。其实,“新感觉派小说”作为都市文学之一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在人类历史上,诗与歌从来都有着天然关联并且不可分割的关系。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都被配上或优美动人或凄凉哀怨或激昂壮烈的曲调,被人们世代传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绝不反对启蒙,相反,我认为,对中国大众进行现代性的启蒙,是中国社会从传统文明步入现代文明的必不可少的思想文化措施。但是,我在积极认同启蒙必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