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从20世纪《文选》学研究的情况看,前半世纪的研究因“五四”运动的冲击,造成了“选学”比较沉寂的局面,后半世纪,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选学”研究呈现出繁荣...
内容提要: 西方学者对赋的认识存在“有韵之文”、“散文诗”、“状物诗”、“铺排的文学”、“朗诵的文学”等几个层面,其中“朗诵的文学”深入赋的本源,因此“赋”被译作“...
内容提要: 赠序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包括赠别序、字说序、寿序三种类型,源起于古代赠人以言,兴盛于唐代,字说、贺寿类别体则出现于宋明时期。赠序体类的确立以姚鼐《...
内容提要: 方以智在明清之际诗学嬗变中有重要作用,其诗学也长期受人关注。然而仍有一些重要思想为学界所忽视。方以智被学界忽视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肯定变诗的价值与地...
作者简介: 胡可先,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 310028 内容提要: 杜甫《赠韦七赞善》诗原注曾引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是对韦、杜家族的称誉和标榜,而杜甫自...
内容提要: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吸引阿英以及后世史家的,是对“一个变动的时代”的全面展示:正是因李伯元的政治立场与艺术感觉存在巨大差异,使得《文明小史》充...
内容提要: 全祖望以博通经书、深研史学、沉潜文献整理、表彰历史人物而著称,是盛清以来极有影响的浙东学术宗师,然而他又是一位性情峻洁、才学卓荦的诗人,其诗风自立于唐宋...
内容提要: 作为宋词的一个独特品类,“戏作”词与俳谐词有交集,但不可混为一谈,二者在雅俗、有无讽刺意味等方面有所区分;至若以带有自谦或尝试意味为特征的“戏作”词则与...
内容提要: 在词体发展史上,先后出现了乐句、拍句、韵句、律句、文句等句式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断句标准,造成了词律与词籍中众多“调同体不同”、“词同句不同”现象。词乐分...
内容提要: 《儒林外史》以人物的自我表述和彼此对话为中心来构建其叙述机制。《儒林外史》叙述时间内部的不一致处,说明这类错误无法归咎于任何假想的伪作者,而只可能出在吴...
内容提要: 冯绍祖校刊《楚辞章句》是较早问世且影响深远的一种评点本,对于该本校刊者冯绍祖,目前学界了解较少。经过考证发现,冯绍祖为冯觐之孙,与黄汝亨交善,且有书信及...
内容提要: 《花笺记》在明末清初的广东一带,曾是独领风骚的民间文学唱本,这本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木鱼书,却是“维多利亚时代”来临前夕,以中国式“史诗”率先走出国门的第...
【摘要】 吴越是早期南渡文人集中的地区,由于南朝地方行政中对地方长官任用籍贯之限制及"分陕"制度的实施,引发了文人群体自东向西的地理迁移,荆楚逐渐成为文人聚集的又一个中心...
内容提要: 唐代“以文取士”,由此形成的“取士文学”具有更强体制性。进士科为最重要的常科,试策为其最重要的试项和文体,然其“内容体制”过去很少受到注意。文献记载与传...
【摘要】 南朝文体新变从朝廷雅乐歌辞中发起,突出地表现在高门甲族陈郡谢氏所创制的祀五帝歌辞上。谢庄率先"以数立言"制作《宋明堂歌》中的五帝歌,形成一套有别于汉郊祀五帝歌...
内容提要: 同时具有史学家和诗人双重身份的赵翼,很自然地常被从史学的角度考究其诗歌批评,但论者通常从诗史意识方面着眼,而非就史学家和批评家的素质方面着眼。本文以唐刘...
摘 要: 本文追溯了近代同光体诗派与有清一代桐城诗派的渊源与联系。以姚鼐为中心,梳理了桐城诗派的起源与理论核心,向前追溯到明末清初的钱澄之与乾隆时期的姚范,而姚鼐论...
【摘要】 研究和鉴赏屈辞,必定会接触到作品中诸多瑰丽绚烂的地理名称,这些地名既充满着神秘玄幻的神话风格,同时也显现出某种不同于楚国本土与中原的异域文化特性。已有研究表明...
内容提要: 王士禛《秋柳》诗四首的主旨,后人的解释不外于“主吊明”和“主寄怀美人”二说,究无确据。王士禛少年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家庭屡更丧乱,八岁遭“壬午之难”,十...
【摘要】 "文章即诗歌"作为唐代流行的基本的文学观念,是唐代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这一观念渊源自东晋南朝的"文笔说"、"诗笔说"理论,而大畅于唐代。随着唐人倡导的"古文(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