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城南韦杜”与“杜陵野老”释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可先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胡可先,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 310028
    内容提要:杜甫《赠韦七赞善》诗原注曾引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是对韦、杜家族的称誉和标榜,而杜甫自称“杜陵野老”和“少陵野老”,也与此有一定的联系。对于这一俚语的来源,学术界颇有异说,莫衷一是。以新出土文献作为考察基础,与传世典籍相参证,结合杜诗进行文本分析,可以进一步探寻“城南韦杜”的渊源,加深对于唐代韦氏和杜氏家族的认识,了解具有代表性的望族在唐代的兴衰情况,也可以加深对杜甫“杜陵野老”等称谓的理解。
    关 键 词:城南韦杜/唐代杜氏/唐代韦氏/杜陵野老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0BZW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9YJA751077)的阶段性成果。
    说明:本文初稿承查屏球先生惠赐宝贵意见,补充了杜甫在杜陵拥有产业等内容,特致谢意!
     
    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溯源
    杜甫《赠韦七赞善》诗:“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注:“俚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①从诗句和注释的内涵来看,唐时就有这一俚语,故“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应是杜甫的自注。但这条自注的史料来源,一直引起学术界的讨论。宋程大昌《雍录》卷七:“语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以其迫近帝都也。”②又:“韦曲在明德门外,韦后家在此,盖皇子陂之西也,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者也。”③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四:“隋唐都京兆,杜氏、韦氏,皆以衣冠名位显,故当时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二家各名其乡,谓之杜曲、韦曲。自汉至唐,未尝不为大族。”④这几条材料都是宋人的著作。根据杜甫的诗歌,这两句俚语应该来自唐人,学术界也有学者持唐人说的观点。如缪钺先生《杜牧传》:“唐朝人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⑤有些学者认为产生年代更早,出于《辛氏三秦记》,《三秦记》成于唐之前,或以为汉人辛氏所撰。郑鹤声《杜佑年谱》称:“诸派之中,杜陵最盛,有唐之世,与韦氏并称,长安谚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辛氏《三秦记》)言其阀阅之隆也。”⑥岑仲勉《隋唐史》称:“杜牧本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辛氏三秦记》)之旧门。”⑦李浩《释“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就是采用了这种说法,并加以引申:“郑鹤声、岑仲勉即认为这两句话出自辛氏《三秦记》。《三秦记》著者名字及时间虽不可确考,但所述皆为秦汉时关中山川宫室都邑故事,一般认为是汉代人所作。‘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两句俚语被收入该书,则说明韦杜两氏在两汉时期已为三辅著姓。”⑧王伟《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则据史念海先生说:“此谚语出《辛氏三秦记》,而是书不见载于《隋书》及两《唐书》的《经籍志》、《艺文志》,但《水经注》(卷四、卷一九)、《三辅黄图》、刘昭《续汉书郡国图志》皆征引过《辛氏三秦记》,而诸书所记,皆为秦汉都邑宫室园囿地理,该书当出于汉时人士之手笔,成书的时间应在汉代。”⑨
    但这样的说法也还是有问题的,因为史念海先生在《游城南记校注》卷首《长安史迹丛刊代总序》并未提及出于《辛氏三秦记》的说法,史念海在刘庆柱《三秦记辑注》卷首所作《长安史迹丛刊总序》中亦未提及此说。检史念海、曹尔琴《游城南记校注》言:“杜氏家族世居杜曲,与世居韦曲的韦氏家族在当世并列齐名,同样显赫。正如俚语所谓‘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也。”⑩亦未说明这一俚语的出处和时代。再检刘庆柱《三秦记辑注》之“韦杜”条引用《汉唐地理书丛钞三秦记辑本》所引《太平御览》即载:“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但其注云:“《长安志图》载:唐人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关中胜迹图志》卷五引《雍胜略》亦载:‘樊川韦曲东十里,有南杜、北杜。杜固谓之南杜,杜曲谓之北杜,二曲名胜之地,韦杜二家,历代显宦,故唐人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韦曲即今长安区所在地,杜曲在韦曲东南五公里。二地因唐代诸韦、杜姓贵族居此而得名。据上所述,推断本文非《三秦记》文。”(11)吕卓民《古都西安:长安韦杜家族》一书(12),虽将《引言》标目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但并没有对其来源和演变加以考察。因而我们的考察,还是要将这两句俚语的来源回溯到唐代的说法上来。
    值得欣喜的是,新出土唐代墓志中尚有这一俗谚的记载:《我大唐故天平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郓曹濮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大夫检校户部尚书使持节郓州诸军事兼郓州刺史御史大夫上柱国弘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司徒杨公(汉公)夫人越国太夫人韦氏(媛)墓志铭并序》,其子杨篆所撰:“我外族与京兆杜氏俱世家于长安城南。谚有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望之比也。所居别墅,一水西注,占者以为多贵婿之象。其实姻妻之盛,他家不侔。”(13)既然这一俚语并非出自《三秦记》,而《长安志图》和《关中胜迹图志》又称“唐人语”,加以晚唐人杨篆为其母撰写墓志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则这一俚语出自唐人应无可疑。杜诗注释所引俚语应该出于杜甫的自注。杜甫《赠韦七赞善》诗以“杜陵”和“韦曲”并列,并引“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俚语,不仅是对韦氏家族的称誉,也是对于杜氏家族的标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