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城南韦杜”与“杜陵野老”释证(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胡可先 参加讨论

    就拥有产业而言,杜甫在长安十年,其生活来源之一应该是他拥有的田产。《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三:“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50)其《秋日夔府咏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回忆其在京城时的情况也说:“两京犹薄产,四海绝随肩。”(51)是说他在杜曲有田产,故将居所移在南山的边上,居所当指房产。但我们考查唐代官僚,往往在五十岁的时候才会有自己购买或建筑的独有房产,(52)杜甫称自己在长安有“桑麻田”,有“薄产”,应当是其祖父杜审言留下的产业。因为他的父亲杜闲是一个不得志的读书人,应该不会创置更多的产业。尽管杜甫在长安有一点自己的产业,但是他的生活仍然是拮据的,处境也是很艰难的。故他在诗中称说:“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苦辛。”(53)尽管在长安生活困穷,但祖宗留下的田产毕竟还是要坚守的。对田产的依恋和对郡望的尊崇,都与他自称“少陵野老”不无关系,但这一切却被安史之乱打破了。
    我们对杜甫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老”、“杜陵布衣”的诗歌加以检讨,发现这些诗是有特定的时间区段的,集中作于杜甫居于长安之时。这是杜甫给自己的定位,从其《进封西岳赋表》可以看出来:“臣本杜陵诸生,年过四十,经术浅陋,进无补于明时,退尝困于衣食,盖长安一匹夫耳。”(54)《进封西岳赋表》作于天宝九载(55),杜甫由“杜陵诸生”而成为“长安一匹夫”,正是“杜陵布衣”的最好注脚。自此以后,杜甫年过四十,自称“杜陵野老”或“少陵野老”也就顺理成章了。杜甫《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诗:“赤县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56)诗作于天宝十载杜甫居于长安之时。杜甫《醉时歌》(原注:赠广文馆博士郑虔),开头言郑虔的困穷处境:“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接着讲自己与郑虔的相似遭遇:“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57)作于天宝十三载郑虔在广文博士任。他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称:“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58)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杜甫任职右武卫胄曹参军,由长安赴奉先县探亲,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困居长安的苦闷和对于政治动荡的预感,不到一个月后,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最为著名的是其《哀江头》诗,开头四句为:“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59)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前一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困居城中,此时逃出贼窟,行走于曲江,面对残破的国都,哀恸欲绝,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江头》。《旧唐书·郑注传》称:“文宗能诗,尝吟杜甫《哀江头》篇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始知天宝已前,环曲四岸有楼台行宫廨署,心切慕之。”(60)这是作为“少陵野老”的杜甫对于国破家亡后的长安所表现的深悲巨痛。自此杜甫也就永远告别了长安,诗中也就不见“少陵野老”等称谓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