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924年3月10日,《益世报》发表了一则由该报编者王芸渠撰写的《偶谈》。这篇旨在坚持白话文立场,批评引导文学风气的胡适言论失当、产生了不良后果的短文,因涉及林...
摘要: 由《白氏文集》日藏旧抄本卷首格式和编撰体例可以看出,"新乐府"最初是一个诗体概念。卷三、卷四"新乐府"诗,与卷二"古调诗"中《秦中吟》,虽均属"讽谕诗",然一为杂言新乐府...
内容提要: 魏晋玄学是一种产生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思潮。它以被称为“三玄”的《老子》《庄子》和《周易》为宗,以有无、言意、才性、自然与名教等为主要辩题,以发言玄远...
内容提要: 自同治末年起,出版业开始逐步完成近代化改造,书价随之下降,小说读者群则不断扩大。阅读市场的迅速扩张,使传播领域进入失序状态,盗版是其典型表现,它在一个时...
内容提要: 杨万里的写景咏物诗占了其现存诗歌很大比例,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开拓了写景咏物诗的新境界,对后世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艺术开拓表现为:用诗化心态体物察...
内容提要: 宋代以降的近世诗歌,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日常化、地域化及私人化倾向。清代的竹枝词、怀人诗及《感旧集》之类诗集的编纂、对昔日行迹图的题咏等,使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摘要: 随着佛教与华夏文化的不断融合,佛教文学也随之诞生,至东晋而蔚为大观。就诗歌而言,佛教之玄言体、赠答体、颂赞体、山水体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渐臻成熟。佛教诸体诗歌的...
内容提要: 20世纪海内外有关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总量为34818项,海外的研究成果占三分之一。发表过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的作者共14718人,其中国内作者占七成,海外占三成。国内业余...
内容提要: 王维具有多种身份角色和多个思想及艺术的层面,对此进行调谐与整合的主要是一种玄佛结合的人生哲学。这也是他所说的“道”的主要内容。从渊源来讲,这种人生哲学来...
内容提要: 苏辙是宋代诗人中最早发现和推尊储光羲者。苏辙推尊储光羲首先在于二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的出身、科第、仕宦经历、思想底蕴、知识结构、性格等都非常接近,他们...
内容提要: 唐末诗人与诗论家司空图推重王维诗歌,其有关意见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澄澹精致”是司空图对王诗的核心认识,但这一评价与王诗的艺术特点存在距离,折射了司空图...
内容提要: 元代诗论家的诗风追求是“清和”。长期以来,学者们将元诗的特点也是元代诗学追求的风格概括为“雅正”。雅正确实是中国诗学的一个风格概念,但更多的时候,或者说...
内容提要: 晚明文学社群蜂起,达到中国古代文学家结社高峰。文学社群也由此前的单社群自立走向多社群联盟,改变了此前单社群只限于同社文学家互为师友、往来交流的文学运作局...
内容提要: 宋时业已散亡的《支遁集》,至明代复被辑佚。明人辑本以钞本或刊本形式流布,并形成两个系统:一为二卷本《支遁集》,以都穆藏明钞本为早,稍后有杨仪七桧山房嘉靖...
内容提要: 以意为主不仅是杜牧对诗文创作的具体看法,更是一种文学观,是杜牧兵家思想与兵学观念对文论的浸润,内在潜藏着杜牧的兵家思想与兵学观念,即,不把意局限于某家、...
内容提要: 文章认为邺下文学更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形成了一种“展现型”文学生态:作家聚集在社交圈里,面向观众自由地展现文学才华。形成这种文学生态的历史原因在于,士大夫...
摘要: 民国九年以徐致章为发起人的白雪词社成立于江苏宜兴,该社仍沿袭传统文人结社的方式,社集有《乐府补题后集甲编》和《乐府补题后集乙编》。社课大都同题吟咏,故题材与...
内容提要: 明末清初的木鱼书《花笺记》在19世纪产生了两个英译本:汤姆斯以“诗歌”翻译的Chinese Courtship和包令以“小说”翻译的The Flowery Scroll。前者受到歌德的赞赏,后者则在英...
内容提要: 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作为传奇名剧,思想和艺术兼胜,对后世影响很大。为普及传播和开展研究之用,20世纪至今,《桃花扇》有了多种整理本和影印本。其中,整理本...
六朝以降,朝廷诏令文书率用骈体。唐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而制诰文的阵地仍然被骈文牢牢占据。元和九年(814)十二月,韩愈以考功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