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同时具有史学家和诗人双重身份的赵翼,很自然地常被从史学的角度考究其诗歌批评,但论者通常从诗史意识方面着眼,而非就史学家和批评家的素质方面着眼。本文以唐刘知几“史家三长”来衡量赵翼的诗歌史研究和诗人批评,通过《瓯北诗话》丰富的实例说明赵翼作为诗歌研究者的史才、史学和史识,让我们对传统诗话形式的批评能力和清代文学批评的系统所具深入及细腻程度获得新的认识。 作者简介:蒋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作为乾隆时代的著名诗人和批评家,赵翼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赵翼诗学的研究,也积累了不少成果。周明仪将赵翼论诗主张概括为诗本性情,不拘格调;以才运学,才学并济;诗贵创新,忌荣古虐今①;张健称赵翼诗论“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创新价值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来对待,而且把创新做为最重要的审美价值标准”②,都准确地抓住了赵翼诗学的主导倾向。但从诗学史的角度看,赵翼诗学的价值不只限于理论层面,他在乾隆诗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更多地取决于《瓯北诗话》的成就。无论从哪方面看,《瓯北诗话》都是清代诗话中最有分量的少数作品之一,迄今对这部诗话的研究与其重要价值并不相称。王建生《赵瓯北研究》曾论及赵翼的诗歌批评,但较为简略③。丁履《赵翼的文学思想》一文,通过梳理赵翼对前代作家的看法,指出他的批评虽取传统诗话的形式,但能用归纳、排比、演绎的方法,且能从文学流变上着眼,宏观与微观并用,优点与缺点并举,富于批评精神④,颇能道出赵翼论诗的特点。不过就赵翼这样一位诗论家而言,无论是把握其诗学理论还是理解其批评特征,究明两者的关系及对其学术加以整体的观照都是十分必要、不可忽略的。因为从根本上说,赵翼与其说是诗论家,还不如说是一位诗歌研究者,并且他从事的是诗人兼史学家式的诗歌研究,他的诗学显示了乾隆实证学风在诗学领域的影响。本文希望由此入手,重新审视赵翼诗歌批评的丰富内容及重要价值。 《瓯北诗话》是赵翼晚年的著作,写成于七十五岁时。其年谱记载,嘉庆六年(1801)“是岁作唐宋以来十家诗话,共十卷”。这只能理解为成书时间,其撰写应该有个时间过程,而且做了相应的学术准备。我们知道,在前一年他编成《陆放翁年谱》,有关陆游的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诗话成稿后曾求正于洪亮吉,自称本着“论人且复先观我,爱古仍须不薄今”的宗旨⑤,表明其中也伴有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当时诗歌创作的参照。后人赞许它“沿波溯源,间得其心力独至之处”,“抉摘精微,语多切当,要非局方隅之见横使议论也”⑥。而今天则应该说,在贺裳《载酒园诗话》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一部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家研究专著。学界对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一直有一种偏见,说它印象化、零碎化、缺乏系统性。其实只要读一读贺裳的唐代诗人评论就会知道,诗话的散漫形式也可以负载很有系统、有条理、很周密的批评。我在《清代诗学史》第一卷论贺裳诗学时没意识到这一点,在此补充提到,顺便向贺裳表示歉意。现在我想通过赵翼《瓯北诗话》来说明,诗话作为传统的诗歌批评形式,发展到清代也具备了系统、深入和细腻的特征。 根据我的考察,《诗话》编成的嘉庆六年(1801)恰好是赵翼与性灵诗学合辙之际⑦,因此书中随处可见属于性灵派的议论也就毫不奇怪了,对才华和天分的强调乃是最醒目的一点。我们知道,袁枚论诗主才而不废学,赵翼则主学而仍强调才,《诗话》卷十论查慎行提到,“诗之工拙,全在才气、心思、工夫上见”⑧,才气被置于首要地位。并且在他看来,才是由性灵所发,所以他觉得明代格调派过于强调了杜甫的学力:“明李崆峒诸人,遂谓李太白全乎天才,杜子美全乎学力,此真耳食之论也。思力所到,即其才分所到,有不如是则不快者。此非性灵中本有是分际,而尽其量乎?出于性灵所固有,而谓其全以学力胜乎?”⑨同时赵翼也突出地强调性情的意义。诗话中对韩、孟与元、白的比较和评价完全立足于性情的立场,这一点下文还要论及。此外还有论诗主“切”,这也与袁枚论诗宗旨接近。他举论杜诗可议之处,正是从“不切”着眼的: 至岳阳楼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古今无不推为绝唱。然春秋时洞庭左右皆楚地,无吴地也。若以孙吴与蜀分湘水为界,则当云“吴蜀东南坼”。且以天下地势而论,洞庭尚在西南,亦难指为东南。少陵从蜀东下,但觉其在东南故耳。又七律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亦是绝唱。然换却“三峡”、“锦江”、“玉垒”等字,何地不可移用?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