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通过对陶渊明拜迎长官的情况和其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的考证,得出陶渊明彭泽辞官是其自身清高的性格受不了繁忙琐屑的官场事务的羁绊和受两晋时期隐逸思想影响的结果。...
从《呐喊·自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铁屋子”的“万难破毁”报有“确信”,绝望于“铁屋”中人的前途;他又从自身经验范围的有限性出发,认识到他之必无希望的证明不...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论述了陶渊明之“志”的具体内涵,探讨了陶渊明之“志”产生的时代和个人性格方面的原因;并对魏正申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内容提要 《故事新编》既不是历史小说,也不是讽刺作品,而是将现实成分嵌入历史题材的后现代主义边缘文本。生活于极端贫穷落后的中国的鲁迅,写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故事...
内容提要 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边缘生存策略,鲁迅一方面重视中国民间边缘文本对正统宏大叙事的消解,并有所借鉴,另一方面却拒绝认同其代表的后...
在1999年第4期的《鲁迅研究月刊》上,读到了梁伟峰先生的《〈在酒楼上〉新解》一文。梁先生认为作家主体与作品有密切关系,主张把《野草》与《彷徨》对照着读,这些观点笔者都...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分析鲁迅与后现代主义作家同是用“游戏”的方式对待文本,但二者所希望达到的目的和产生这种文本特征的原因却不同,其“游戏”并不必然是后现代主义的文本...
内容提要 历史上对陶渊明的入仕及其归隐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糅合了陶澍与朱自清两家之说,并站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立场上,以日本文化为标准去解释陶渊明的仕隐经历,得...
内容提要 《陶诗佛音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陶渊明诗文与魏晋佛教关系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龚斌先生对该书中的二文三例提出质疑,认为它们与佛教无关,该书作者特此作答。 关键词...
关于鲁迅与梅兰芳的口舌是非,陆续不断。然而,在六七十年的社会变迁中,无论梅兰芳是辱是荣,鲁迅却均随之受损。旧时代,尝有新文人拉梅比鲁,意在比鲁迅为倡优,加以侮辱;...
内容提要 人们论述诗歌格律化的进程,总是以永明为重点。然而通过对永明之前的刘宋诗人谢庄作品的探讨,可以看出谢庄的诗歌律化程度己不逊于永明诗人;谢庄的诗还是值得继续深...
最近柯灵先生和黄裳先生由纪念梅兰芳引起的争论,颇引起读者们的注意,柯灵在其发难的《想起梅兰芳》一文中,还专门有一段“考察一下旧时代戏曲界的境遇”,甚至把鲁迅也拉来...
一 鲁迅留给我们的小说艺术遗产不多,唯其如此,更显得弥足珍贵。 我认为,鲁迅还有一篇小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还是一篇短篇小说杰作,如果被编在《呐喊》里,它无疑比《一...
越剧《孔乙己》的演出,反应强烈,好评如潮。茅威涛确实演得好,剧本也编得好。有人也有意见,意见之一就是茅威涛演的孔乙已不是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鲁迅的小说因为其思想的深...
1、胡尹强先生在1999年第二期的《鲁迅研究月刊》上发表一篇文章:《〈智识即罪恶〉:没有编进〈呐喊〉的鲁迅小说》,以为鲁迅的名文《智识即罪恶》是一篇小说,鲁迅将其收入杂...
读了《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6期转载的张恩和先生的《谈越剧〈孔乙己〉的编剧》,不少高见,实在不敢苟同。我想谈点想法,求请恩和先生和方家指正。 看了越剧《孔乙己》最使我...
内容提要 研究评价作家应以事实为依据。普迅后期杂文没有感染“新基调病态”,杂文的“悲哀”是政治环境造成而非鲁迅带来。 关键词 鲁迅,杂文“局限”,求实 “金要足赤,人要...
1925年1月,《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向社会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书目各十种。2月21日,该报发表了鲁迅应约所作的答复。他说自己对于青年必读书“从来没有留心过,...
一、经典与文化规范 “经典”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传统的权威性作品”;《辞海》释为“一定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辞源》释为“旧指作...
近年来,有一群年轻的博士活跃在文学研究的舞台上,他们以崭新的观念,开放的思维,深刻的思辨给日见疲软的文学研究注入一股新的活力,陶东风即是其中有影响的一位。他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