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李建平 张显成:汉语量词语法化动因研究(5)


    (三)春秋战国至秦双音化的发展和量词系统的初步建立
    春秋战国时期,新概念大量涌现,一词多义、词义引申的方法已无法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于是,复音词以其灵活的结构和足够的容量迅速适应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际需要。随着双音词在汉语中地位的确立,与此相适应的是汉语量词系统在这一时期初步确立。
    1.双音词地位的确立
    从传世文献看,据程湘清的统计,《论语》总字数15 883个,总词数1504词,单音词总计1 126个,占74.9%;复音词总计378个(其中多音词3个),占总数的25.1%,而双音词占总数的24.9%;《孟子》总字数35 402个,总词数2 240词,单音词总计1 589个,占71%;复音词总计651个(其中多音词8个),占总数的29%,双音词占总数的28.7%[19]。
    从出土文献看,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均成书于秦以前,具有更强的文献真实性。《孙子兵法》总词数738个,有单音词565个,复音词173个,其中双音词167个,已占总数的22.63%;《孙膑兵法》总词数900个,单音词668个,复音词232个,其中双音词230个,三音词2个,双音词占总数的25.56%[24]。
    
    综合考察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春秋战国时期双音词总体已占词汇总量的25%左右。由于书面语在记载时往往趋于简洁,可推测当时口语中汉语双音词所占比例应大大超过这一数量。春秋战国至秦,虽然双音词在整个汉语词汇系统中还没有占据优势,但双音词的地位已稳固确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