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李建平 张显成:汉语量词语法化动因研究


    Motiv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Classifiers
    作 者:李建平 张显成
    作者简介:李建平,文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 济南 250014);张显成,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 400715)。
    原发信息:《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2016年第20165期
    内容提要:汉藏语系普遍的双音化趋势和基数词单音节的矛盾,是量词系统语法化的根本动因。从汉语来看,量词语法化历程和双音化趋势保持了很强的一致性,双音化推动了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发展。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量词语言来看,量词系统的发达程度同数词的音节数量密切相关,只有基数词是单音节的语言才发展出了发达的量词范畴,而对音步感知基础的不同则促成了复数标记和量词系统的对立。从拷贝型和泛指性量词的兴替来看,调剂音节组成标准音步是量词的基本功能。
    关 键 词:量词/基数词/双音化/出土文献/民族语言/语法化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量词发展史及其语法化研究”(13CYY058),项目负责人:李建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简帛医书综合研究”(12&ZD115),项目负责人:张显成。
     
    量范畴是不同语言普遍存在的语法范畴,但只有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部分语言发展出了丰富的量词并成为这些语言的重要特点。汉藏语系中的量词都不是先在的语法范畴,而是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语法化过程。从殷商到现代丰富的历史文献,为汉语量词语法化历程及其动因的研究提供了翔实的语料,使得量词研究成为汉语发展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量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问题,学界主要有以下六种观点:
    一是表量功能说。黄载君认为“个体量词的产生,可能起于表货币单位”[1],强调表量功能是量词起源的根本动因。但在量词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个体量词,表量功能并不突出,如“一人”和“一个人”在表量上就没有明显差异。也有学者认为量词受度量衡单位类化而来,虽然类化在量词发展中的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这并不能解释度量衡单位为世界绝大多数语言所共有,而其他许多语言却没有“类化”出量词。
    二是个体标记说。大河内康宪[2]、戴浩一[3]都认为汉语名词都是指物质的(stuff),语义是不可数的,要计数物质一定要把物质量化或离散成类似物体(body)的个体才可数,数词后的标记成分正是起到了个化前一名词所指的作用。金福芬、陈国华[4]、张赪[5]认为作为个体标记是汉语量词存在的根本原因,分类功能则是次要原因。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为何在量词成熟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仍可精确称数,为何只有汉藏语系与南亚语系中部分语言量词特别丰富,并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语法化历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