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a.弱持续性动词+了+宾语:实现~结束 如:吃了一碗饭|吃了一个下午 b.强持续性动词+了+宾语:(i)实现~行为延续 如:养了一群兔子 (ii)实现~结束 如:养了半年(的兔子) c.非持续性动词+了+宾语:(i)实现~状态延续 如:死了一条牛 (ii)实现~结束 如:熄了一夜灯 d.形容词+了+宾语:实现~状态持续 如:烂了一筐苹果 (21)a.“状态延续”体:[处所主语/非持续性动词/形容词]+了。 如:桥上站了几个人 b.“结束”体:[弱持续性动词施事主语句/动词后时段成分]+了。如:他写了一个字、我写了两个小时 c.“行为延续”体:强持续性动词施事主语句+了。如:朋友养了一群兔子 金立鑫对动态类型的区别比刘勋宁(1988)原始的实现说要更细腻些,但语言事实的描述我们认为还有商榷的余地。第一,我们认为“弱持续性动词+了”其实并非代表“实现—结束”,而依旧是“实现—状态延续”。弱持续动词就是我们(1)中所说的达成事态,达成事态是有自然终结点的事态,一旦终点达到,就会产生一个结果状态。以“吃了一碗饭”为例,当最后一粒米饭被吃掉时,终点就被达成,然后产生一个饭被吃掉的状态,而这个饭被吃完的状态在说话时是状态延续的,这种状态并不是透过词汇直接表达,而是透过有界宾语与达成动词的互动隐含出来的。“吃”是个消耗类动词,“创造类”动词也是一样,而且结果状态更为具体,举“做一个蛋糕”为例,当一个蛋糕被做出来时,那个蛋糕就处于实体存在的状态,而且这个状态毫无疑问地会延续,结束的只是做蛋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金立鑫有关弱持续动词+了的描述可说是不够精确。事实上,即便是“吃了一个下午”或是“养了半年的兔子”也同样可论证是有延续状态的,也就是“吃一个下午”的动作行为已经达成,这个事态达成后就产生了一个“吃一下午”已成为永久事实的结果状态,这个状态就是Parsons(1990)所谓的Resultant State,也就是have+V-en所表达的状态,这个状态可存在于任何动作行为完成之后,这个状态当然也是有延续性的。这个地方请注意,“吃一个下午”达成时,未必表示整个“吃”的动作完全结束,而是吃的动作持续了一个下午这部分已经达成且已经成为事实,这部分的看法和金立鑫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说“他已经吃了一个下午,现在还在吃”。如果我们这样看的话,“了”的语法意义是单一的,也就是不管和哪类动词共现,“了”传达了“实现/完成—状态延续”的意思,而不仅仅是实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