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林若望:再论词尾“了”的时体意义(1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 林若望 参加讨论

    (28)a.养兔子(活动事态)b.养一只兔子(活动事态)
    (29)a.唱歌(活动事态)b.唱一首歌(达成事态)
    这样看来,“养”类动词和“唱”类动词的区别似乎是后者有引领至自然终点的潜能,前者则没有(Yang,2011)。但这样的想法,被“推”类动词给推翻了,推脚踏车是活动事态,推一辆脚踏车也还是活动事态,但“推了脚踏车”听起来不太好,“推了一辆脚踏车”好像也是不完整,除非我们加了一个像“过来”的词语,让句子变成有界事态,产生一个明确的结果状态。
    
    这让我们怀疑像“养一群兔子”、“租一间公寓”之类的事态真的是表示行为持续吗?或许这些句子表示的是状态持续,我们后文会再说明。
    正是因为像(25)(26)这种句子,Lin(2006)放弃使用实现的概念,转而使用过程与结果状态来诠释“了”的语法意义。首先我们来比较下面两组句子:
    (31)a.李四跌断了腿。b.李四上个月跌断了腿。
    c.李四很沮丧。d.李四上个月很沮丧。
    (31a)这个句子表示跌的过程或事件发生在过去,但是腿断的状态在说话时间还是成立,但是句子如果加上一个时间短语如“上个月”,那就表示跌的过程发生在上个月,而腿断的状态则是在上个月是成立的,但说话时,腿是不是还是断的就不一定。这个情形跟单独使用状态形容词时很像,比如在(31c),沮丧的状态在预设的说话时间成立,但加上时间短语“上个月”后,我们可以确认沮丧的状态上个月是成立的,但无法推论在说话时间还是成立的,李四可能不沮丧了,也可能还在沮丧当中。
    (31a)和(31b)的对比显示,带上“了”的述补结构,“述”所表示的过程和“补”所表示的状态有各自的成立时间,所以Lin(2006)认为“了”的语法意义不仅要提到事件的过程时间,也要标明状态的时间,因此定义了过程(Inner Stage)与结果状态(Rstate)时间如下(Lin,2006:9):
    (32)a.Istage(t,P)is defined if P(t)=1,in which case
    (i)if P is telic,Istage(t,P)=t minus the last point oft;
    (ii)if P is atelic,Istage(t,P)=t.
    b.Rstate(t,P)is defined if P(t)=1,in which case
    (i)if P is telic,Rstate(t,P)=the interval at which the result state of P exists.
    (ii)if P is atelic,Rstate(t,P)=the interval consisting of every moment after t.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