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林若望:再论词尾“了”的时体意义(20)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 林若望 参加讨论

    5.对Ren(2008)的回应
    有关Ren对笔者分析的批评,有些论点是值得考虑,但未必能证明“了”没有相对时意义。以下针对她的论证,我们做一点相关评论让读者参考。
    有关“了”不是一个纯粹的体标记而是一个结合了过去时与体意义的标记其实可以从历时的角度来理解。对于“了”的产生历史,学者们大致有一共识,也就是“了”是由表终了、完结义的动词虚化而来。但对于“了”是如何出现在“V+了+0”的格式里,有不同的说法,一个比较广为流行的说法是“了”的前移说,示意如下(赵金铭,1979;王力,1980:302-307;梅祖麟,1981、1994、1999;梁银峰,2006):(13)
    
    假设这样的看法正确的话,那就表示“了”的虚化过程是由动词往上爬升到较高的Asp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先是保留了“了”的核心意义成为补语,其后再增加主题时间和事件时间的包含或重叠关系,成为体的一员。我们不难想象,“了”的虚化过程可能还没完全走完,也许“了”的进一步虚化是要往更高的Tense迈进,因此在这个过程里,在Asp位置的“了”先加入了相对过去时的概念,以便往Tense爬升做准备,这个过程,共时是看不清楚的,但未来的500年或是1000年,或是更久,或许“了”就完全虚化成时制标记了。“了”之所以同时具有时与体的意义是因为它正属于历史的阶段演变中,所以Ren有关“了”为何不是一个完全的体标记的评论并无碍于把“了”分析成时与体的合一标记。
    Ren有关(44)中的“了”似乎不表先时概念而是重叠概念的说法其实是忽略了主要子句的体意义。没有错,在说话的时刻,睡觉的事件就已经成立了,而且会持续到未来,所以未来火车到站的时刻不可能在整个睡觉事件之前发生,但Ren忽略了主要子句的体是非完整体表进行的“在”。Smith(1991)在她的Parameter of Aspect一书里很清楚地用了照像机的取景来譬喻体意义,非完整体的取景只是取整体事件中的一小部分来聚焦,而且只有这被聚焦部分是和句子的断言(assertion)有关,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例句(44)的“了”还是可以表示先时的概念,也就是,火车到站的时间会发生在未来被取景聚焦的部分事件的前面,所以(44)的“了”并非表达火车到达的事件是在整个睡觉事件之前,而是在被聚焦的睡觉之前。
    至于(45)的不合格,我们首先观察到的是把时量短语拿掉的相类似句型是合格的,如(49a),但加上时量短语后,句子的确又变得不通顺,如(49b)。
    (49)a.我想先做了功课再吃饭。 b.*我想先做了半小时功课再吃饭。
    这表示是时量短语的出现让句子产生了问题,而不是“了”表相对过去有问题。这个情形就好比(50a)是合格的句子,但加上时量短语后,句子就变差了的情形类似。
    (50)a.她写了两题数学。 b.*她写了两题数学一个小时。
    可是我们绝对不会因为(50b)的不合格来否认“了”有时或体的语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