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林若望:再论词尾“了”的时体意义(2)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中国语文》 林若望 参加讨论

    2.时制与体
    有关体/体貌(aspect/aspectuality)的理解,文献上有些不同的分类或解释,Verkuyl(1988)区分了内时体和外时体。所谓内时体,是动词或形容词所表示的事态在时间结构上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质,有时称之为词汇体(lexical aspect,aktionsart)或是事态体(situation aspect)。词汇体或是事态体和Vendler(1957/1967)的动词四分类有极大的关联性,一个动词所表达的事态,在时间上可能可以持续,如“跑步”,也可能只是瞬时,如“赢球”。或是一个事态可能需要动能才可以持续,如“散步”,也可能不需要动能就能自立,如“聪明”。或是一个事态可能有固有的内在自然终结点,如“打破”,或是没有,如“游泳”。根据事态的不同特质,就可以把事态分成活动事态、状态事态、成就事态以及达成事态,这就是事态(情状)的分类:②
    
    Vendler的事态分类开始只针对动词,后来的研究则发现事态不仅受动词影响,也受动词的宾语或是其他修饰语的影响(Verkuyl,1972、1993),因此事态类型其实是组合性的,如“吃馒头”,由动词“吃”和没有固定量的“馒头”组合成活动事态,没有自然终结点,但“吃两个馒头”则变成达成事态,有自然终结点,因为“两个馒头”是固定量,所以事态体可说是客观给定的,由词汇意义的组合来决定。
    有关事态的分类或是动词的分类(有时称之为动相),国内的分类和国外的分类以及使用的分类特征不尽相同,如马庆株(1981)、郭锐(1993)、杨素英(2000)、左思民(2009)等仅举几例,但这些不同的特征或分类并不影响本文主要论点,所以就不花篇幅介绍了。
    除了由词汇意义决定的事态类别,说话者可由不同的视点来陈述一个事态,如说话者可将一事态视为一个整体来聚焦进行陈述,如例句(2a),也可只聚焦于同一事态的某一部分来进行陈述,如例句(2b),不同的视点可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呈现,因此就有完整体(Perfective Aspect)与非完整体(Imperfective Aspect)的区别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