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从1949年之前编纂的某些家谱中,我们可以对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底层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批评获得一定认识,从而还原出更为全面、立体的古代文学生态系统。底层文人对待文...
摘要: 句法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一直以来关注甚少,句法概念的内涵在各种著作中也指涉不一,语法层面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句法本身的诗学意义。诗歌句法实质上是...
摘要: 《琵琶行》词情兼美,声情并茂,诚为绝唱,不仅当时风靡宫廷里巷,千百年来亦传颂不衰。作为与音乐密切相关的叙事诗,《琵琶行》还具有多层次的艺术魅力,不仅限于音乐和文学领...
摘要: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质的宋型文化。宋型文化的建构影响了“举世重交游”的社会风气。宋词就植根于这种繁盛的日常社交生活中,成为了时代...
内容提要: “诗在布衣”是清代文坛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与布衣文人留名后世的创作目的、心无旁骛的创作态度、自小为之的创作轨迹及相对自由的创作过程密不可分。对这一现象及整...
摘要: 陶渊明被写入戏剧最早在南宋,几乎与戏剧的兴起同步。元代涉及陶渊明的戏至少有尚仲贤、王子一等人的五种,隐士陶渊明及其所创造的桃源开始以戏剧舞台的形象亮相。明代敷...
内容提要: 唐代是诗歌创作的繁盛时期,也是音乐艺术繁荣时代,诗歌与音乐彼此交融,促使有关音乐性诗歌的大量涌现。作为诗人兼音乐家的白居易,由于对音乐艺术的极度喜爱与精...
摘要: 汉简《诗经》出土于阜阳双古堆汉墓,学术界认定墓主为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时间为文帝中期。文章全面考察出土器物和器物铭文,对比分析汉代相关制度与文献记载,发现旧说与...
内容提要: 唐代乐人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某个乐人善于演唱某些曲调。当这些乐人从事歌唱表演活动时,往往把文人诗歌配入自己擅长的曲调进行演唱。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当时...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
内容提要: 文脉不断的海宁查氏,闺阁诗人也为数颇众。查氏闺阁诗群的创作除了有一般女性诗歌在题材主旨上的普遍倾向和艺术好尚方面的共同特点外,另有其复杂性和新颖性。这与...
内容提要: 编纂散文选本是桐城派构建与宣扬其文论主张的一项重要举措,方苞所编的《古文约选》、《钦定四书文》是其“义法”理论的具体体现,姚鼐的义理、考证、文章三者统一...
摘要: 南宋中期,词体诗化与雅化理论得以深化、拓展。在诗化理论中,论者更重词体经世致用的功能,亦较重视词人的素养与创作的关系。在雅化理论中,雅正观更加盛行,雅正词之词统得...
内容提要: “观物”是邵雍用来构建其理学体系的术语,得到了他之后两宋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因“观物”具有体悟性、识察性与实践性等特质,而具备了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超...
摘要: 作为清代诗歌流变中"唐宋诗之争"的又一环节,李商隐接受是近代复古诗学的一大方向,也多是地域诗学的延续。晚近诗坛的三种接受模式,完成了对李商隐诗歌的全方位、多角度学...
摘要: 汉以前诗与乐的关系密切,诗歌主要是以歌唱、吟咏的方式传播和阅读。魏晋之后文人徒诗得到较大的发展,对语言艺术、形式技巧的追求成为诗歌发展的基本趋势,个人化的默读逐...
摘要: 乾嘉时期社会相对承平,诗坛主将袁枚、赵翼等人推崇诗歌的"风趣",朝野上下风从影随,"风趣"成为诗坛的风尚,时人多以"风趣"归指袁枚等人的诗学旨趣,将他们归结为流派是后人理...
内容提要: 《南岳稿》是晚宋著名诗人刘克庄早年的诗集,因其牵涉江湖诗案而被禁,原书久已失传,原貌不可得见。2006年,湮没已久的宋刻《南岳稿》四卷忽然重现拍卖市场,引起...
内容提要: 东晋玄学清谈讲究辞采、声调之美,随着清谈的广泛影响,东晋普遍形成了崇尚声音之美的风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声情流美的吴声歌得到士人的欣赏、接受,并对士族文...
内容提要: 长安赋,指以长安这一地域范围内的人物、事件、历史、山川地理、宫苑、社会风俗等为题材的赋。《文苑英华》收录的长安赋约240篇,其价值与地位表现为五个方面: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