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倡导“科学”、“民主”,反对封建道德,提倡个性解放。由此,反抗封建旧道德,争取女性的生存和婚姻自由已成为五四文学作家笔下的一大主题。其中包括茅盾《虹》...
在中国现代文学里,理想可以说是个关键词。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语境下,随着激进的现代性诉求,对理想的表述不仅成为个体倾向和价值取向的流露,也逐渐成为重大的思想政治...
短篇小说《歪毛儿》作于1933年,载当年10月《文艺月刊》4卷4期,收入《赶集》。老舍曾自述云:《歪毛儿》摹仿了英国作家贝尔斯弗德(John Davys Beresford, 1873~1947)的小说《隐者》(The...
“设若我始终在国内,我不会成了个小说家。”[1]1924年,老舍漂洋过海,泛舟西渡,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学。老舍从传统、落后的北京走到现代、超前的伦敦,新的人物,新的生...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小说一直置身于社会底层的民间河床。正如近代小说理论家黄人在《小说林发刊词》中所言:“昔之于小说也,博弈视之,俳优视之,甚至毒视之,言不齿于缙绅...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中从人类文化的角度给人下了定义:“人的本性,并非仅仅如柏拉图所说的那样,是以大写字母印在国家的本性上的,毋宁说人的本性是以大写字...
一个作家的人生选择和归宿,无不早就潜藏于其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性格气质当中。虽然时代的潮汐和命运的突变会使他性格扭曲,产生夸张性的裂变和变异,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其既定...
在对本论题展开讨论之前,有必要提及学界对老舍政治文化心态的一个基本判断: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作家。这个判断基本是可信的,但有些空泛,它可以用在许多同时代的作家身上,...
曹禺戏剧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他能够善于学习和借鉴外国戏剧艺术精华,更得益于他把话剧这种舶来品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上,创作出真正为中国观众喜闻乐见、耳目一新的话...
早在20世纪20年代茅盾就颇具慧眼地指出“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那么,鲁迅小说的新形式表现在那里?本...
以善胜恶1 我们人须认清自己的时代,认清的方法有二:第一,明了自己所接触的环境;第二,观看与自己所接触的环境之外的社会。今日之社会为一恶劣的社会,这是谁都承认的。可...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老舍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他的作品承受着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1],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
人们常常以“爱国主义”或“平民意识”等语汇去主观定位老舍作品的思想主题,进而将其深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事实全然于不顾,最终都或多或少地偏离了老舍从事文学创作的原初动...
我们对于我们自己是一个谜 ——荣格 ( 一) 引言 老舍自认自己的“才力”是“小说的”[1](p122)。我们认为,这里的“小说的”并不单纯指涉一种狭义的文学体裁,而是包含着老舍对小说...
老舍和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市民小说大家,二者的小说虽然都在许多方面承接了中国市民文学传统,但各自又对这一传统进行了个性化的创造与转化。两人书写的市民生活判然有...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亡的情势使中国社会被迫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自此,无论人们是抵触还是接纳,都已无可逃避地与现代化同在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也都由此打上了“现代性”...
北京是老舍一生创作的兴奋点,他的小说、戏剧、散文、诗歌、鼓书和唱词几乎都是围绕这个古都构思和创作的。老舍是这座城市的子民和满族文化正宗的传人,他的血脉中流动着老北...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自身的对立物,也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不同的作家都用不同的形式塑造着自己迥异于人的艺术世界,并借此显示着自己的艺术与其他作家的艺术的不同...
老舍曾自谓“《月牙儿》是有些以散文诗写小说的企图的”[1],实际上,不只《月牙儿》,老舍的其他几部作品,如《阳光》和《微神》等也都是这种用“散文诗”笔法写成的小说。这...
一 老舍常说自己不是诗人,写的诗也是“不象诗的诗”[1];就是胡絜青先生在老舍死后仍坚持说“老舍不是诗人”[2]。好像再来讲老舍是位诗人就显得勉为其难了。不能因为老舍曾经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