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诗、乐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纯粹意义上只有结合或只有分离的时代,诗、乐的结合与分离长期并存且相互转换。“三位一体”的诗、乐、舞结合是仪式形态...
【核心提示】这不只是这一首诗或陈与义单个诗人身上发生的孤立现象,而是整个描写方式的范型转变。这种新的描写方式呈现出清晰的空间性和时间移动、明确的主客关系。与将物象...
摘 要: 明代时文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经义八股格,俗称八股文。经义八股格经过永乐后百余年的发展,于成化、弘治年间趋于完备。成、弘两朝既是经义八股格达到鼎盛之时,又是王鏊...
【内容提要】 《汉书·礼乐志》关于汉武帝“乃立乐府”的记载,使得“乐府诗始于西汉”说几乎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种定论。文章着眼于“二重论证法”的角度,以文献记载与出土文...
【内容提要】 明朝万历年间的文学活动极为活跃,文学现象空前丰富,拥有代表性的作家、文学理论家、作品,在文体和文学理论创新方面有重要突破,文学总体形态的演进发生了具有...
【核心提示】明清小说中的谶验叙述以口头型、文字型和图画型为主要形态,包括了谣谶、梦谶、诗谶、相术、图谶、碑谶等多种类型。 许慎《说文解字·言部》云:“谶,验也。有徵...
【内容提要】 《豳风·七月》来自民间,由奴隶们集体口头创作,历经传播与不断创作的漫长过程,最后由周代宫廷乐师加工润色、创作而定型。诗以“诉苦”为基调,叙事与农事描写...
【内容提要】 本文从宋初城市格局的变化及其对词坛的影响这一角度探讨宋初词坛沉寂以及由沉寂转为繁盛的原因。从唐代至北宋初年城市一直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宵禁制,歌妓为主角...
【内容提要】 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桃花女斗周公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其中元末出现的《桃花女》杂剧影响最大。该作品通过对婚俗的描写,把邪恶的来源归之于男性代表周公,...
【内容提要】 唐代的献赋活动延续了汉魏六朝的献赋传统,同时在唐代文学和政治的新因素的作用下,又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显著特色。初盛唐文人的献赋活动非常活跃,从帝王到朝廷...
【内容提要】 清代女性文学具有家族性、群体性、地域性特征,三者互为因果、相互依存,而地域性在三者中处于中心地位。本文从地域性入手,分析地域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衡性表明...
【内容提要】 关于钓鱼岛的发现及其归属问题,在我国历代文献中有充分而确凿的记载,不仅见之于《顺风相送》《筹海图编》《使琉球录》等海道针经、舆地著作和使臣禀报公文,而...
【内容提要】 傅玄的女性题材诗有崇德倾向。这主要是通过改造人物、直接下定义或改动关键词、增加议论或者评论、选择增删材料以及恢复和改造乐府古辞来完成的,目的是使读者明...
【作者简介】 姜丽华,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在孟称舜杂剧作品的研究中,有两个问题常被忽略或误解:一个是,《红颜年少》究竟是不是孟称舜所著;一个是,《桃源三访》是不...
【内容提要】 《文心雕龙》在《隋志》及以后的目录里多归在集部。尽管也有认为《文心》是子书的,但这种说法影响甚微,不足以改变《隋志》影响所致而形成的普遍看法。由《序志...
【内容提要】 对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性灵论”研究和阐述代不乏人,但既往论说有两方面不足:第一,失于零散;第二,失于泛说。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以袁宏道《叙小修诗》为中...
【内容提要】 南宋初年,胡安国父子与陈渊就杨时墓志铭的写作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涉及双方对陶渊明的不同认识:胡氏父子主张以陶渊明的高洁比附杨时之贤,陈渊则认...
【内容提要】 “奇思”是古代文学创作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影响着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传播效果。创新与自由,是奇思的主要审美特征。古人将奇思的获得方式概括为“触景发奇...
《全汉赋评注》 赋是中国古代韵文(诗、赋、词、曲)之一体,也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她肇始于战国,兴盛于两汉,绵延至明、清,产生了数万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唐、宋...
【内容提要】 清人诸以敦认为汉灵帝光和元年羊陟当已遭党锢之祸被禁,不在河南尹任上,疑《后汉书·赵壹传》赵壹于光和元年访河南尹羊陟的记载有误,受计并推荐赵壹的袁逢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