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日本书纪》中特殊语言文字现象考察(15)

http://www.newdu.com 2018-01-09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 董志翘 参加讨论

    
    在《大正藏》及《续藏经》中,亦有“氐”作“ ”、“互”者:
    隋吉藏撰《仁王般若经疏》卷3:“二十八宿者,角亢 房心尾箕,是东方宿也。”(T33—345a)
    唐智度撰《法华经疏义缵》卷2:“东方七:角亢 房心尾箕;北方七:斗牛女虗危室壁。”(X29—19a)
    后晋可洪撰《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卷24:“ 羗:上丁兮反;下丘良反。”(K35—461c)
    唐不空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3:“星宿能摧怨,张翼亦如是。轸星及角亢,[110]氐星居第七。”(T19—436c)
    《大正藏校勘记》:[110]氐【大】=互【宋】【元】【明】。
    唐僧详撰《法华传记》卷5:“故其所行必小径左道,仾气怡颜,缘念相续,初不告倦。”(T51—67a)
    唐慧苑述《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音义》卷2:“仾下:仾,丁奚反。”(A091—394a)
    唐玄应撰《一切经音义》卷5:“倪仰:倪,仾头也。言闵默不巳也。”(C056—889a)
    唐玄应撰《一切经音义》卷20:“婆坘:丁礼反。”(C057—52b)
    宋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8:“根栽:上古痕反。《切韵》云:‘根枑也。’《尔雅》云:‘天根互也。’”(T54—970a)
    在汉文文献中,“氐”俗作‘弓’、‘互’,宋代以后逐渐少见,但并非完全绝迹。直至清代的俗文学作品中还偶能见到。如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十一回:“(素臣)因蹲下身去,将手抄入台底,台底恰有空穴,留通地气的。”清刘璋《斩鬼传》第二回:“谈笑时,面上有天;交接处,眼底无物。”(31)句中“底”字均俗写作“广”字头下加“互”。
    对于这一现象,很早就受到关注,近年来也受到学界普遍重视。曾良指出:“‘氐’的俗写作‘互’,是由讹变来的,即将‘氐’字下边的点变成了横,大概从隶书就开始了,可比较隶书‘氐’、‘抵’的写法。这样,‘互’字一字兼二职,既是‘互’(hù)的正字,又是‘氐’的俗字,在古籍中必须据上下文加以推断。《艺文类聚》卷二十《人部四·忠》引《周处别传》:‘互贼为乱,以处为建威将军,以兵五千,受夏侯俊节度。’(第367页)校记曰:互,‘初学记’作‘氐’。按:‘氐’字是,这儿‘互’是‘氐’的俗字。……《艺文类聚》卷五十一《封爵部》‘功臣封’条刘引宋谢灵运《封康乐侯表》:‘昔强互暴虐,恃僭历纪。’(第924页)‘互’是‘氐’的俗字,校记云:互,‘按当作氐。’‘柢’或俗作‘枑’,《唐钞文选集注汇存》第一册左思《吴都赋》:‘徒观其郊隧之内奥,都邑之纲纪,霸王之所根枑,开国之所基趾。’(第171页)‘枑’,就是‘柢’的俗字,今胡刻本《文选》作‘柢’。”(第75页)(32)张涌泉云:“互’既是互相的‘互’,又作‘氐’的俗字。一身而兼二职。俗书‘氐’旁亦皆可作‘互’。……然《汉》、《字海》等大型字书却不载用同‘氐’的‘互’字,这就欠妥当了。像‘互(氐)’这种同形字失载的情况《汉》、《字海》中皆不少见,而尤以后书为严重。”(33)
    综上所述,森博达教授认为《日本书纪》中出现的“~月中”、“~年中”及“噵”、“ ”这类较为特殊的语言文字现象最早见于朝鲜汉文而不见于中国典籍,据此推断《日本书纪》中部分内容乃出于朝鲜人之手,这一说法不尽符合汉语言文字实际,故是值得商榷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