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王贵元文章说明笔画形成于隶変发生之后,完善于楷书成熟之时。那么,由篆到隶,汉字字形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王凤阳(46)说“楷书是隶书应用体的重新规范化”又该怎么理解? 篆字由不分粗细的线条组成。因其受制于物象,线条为不规则曲线。隶变后字形的变化情况用王贵元(同前)的话来说,就是让“篆体变直、变方、分断”。“分断”的结果,打断了篆体的长曲线,这是规整化的前提;而“变直,变方”,即“化曲为直”的结果不仅表现在字形整体外观上,同时也使字的“线条渐趋平直并自然过渡到横画与竖画为主”(47)。合力之下,便形成长度有限且两边端点清晰、形态稳定规整的各种线或点。 就线条而言,“化曲为直”反映的是外部特征的变化。若是从线条内部来看,隶变的结果还打破了篆体只包含粗细一致的线条的局面。观察、比较各种文字材料,包括早期楷书墨迹法帖直至现代印刷体楷体和宋体字的字形,线或点的外部形态特征可以归纳为四大类: 第一类:线形。平直线条,两端大小基本一致; 第二类:弧形。弯曲线条,两端大小基本一致; 第三类:角形。非线条形,头部大,尾端小; 第四类:点形。非线条形,头部小,尾端大。 总而言之,由篆到隶到楷,汉字形体逐步演变为以平直的线形为主,非线条形为辅的格局。这四类规整化的“线”或“点”就是“笔画”。笔画的标志就是两个端点。 弧形、角形和点形两端分明,不必多说。至于线形,值得一提。 人们常说楷体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这是相对篆体说的,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东汉时期,“软笔软纸”的书写方式已是主流。毛笔写楷体字要讲究笔法,如提按顿挫、驻笔蓄势、回锋出锋、转锋换笔等。王凤阳(48)说:“楷书本来就是隶书应用体的重新规范化,所以出锋的笔画也就成为楷体的特征。”清刘熙载《艺概》(49)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这些楷书笔法带来的结果就是最主要的线条—横与竖不再维持粗细一致,变成横画两头粗中间略细,竖画两头略粗(垂露)或上粗下细(悬针)。即使圆笔写法,也不是一条线拖下去。邓散木(2006)(50)第56页的图清晰地显示了这一点。这种或粗或细的形态就是横竖线条的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