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微 摘要:关于杜甫生前文名大小的问题,目前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然而这些争论往往将杜甫生前的诗名与赋名混为一谈,从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杜甫生前的诗...
陈琳琳 摘要:作为兴起于晚明时期的一种新型出版物,诗词画谱既融通了文学与绘画两个艺术门类,又集中呈现了晚明徽州书坊的刊刻技艺与审美取向。晚明诗词画谱的繁荣,以《诗馀...
叶晔 摘要:作为一种在公共空间中评价官员治绩的文体,中国古代生碑记的发展,是一个政治与文学相互博弈的复杂过程。儒家的德政思想,建构了生碑记的文本结构和程式,至晚在唐...
朱 曦 林 摘要:金兆蕃是编纂《清儒学案》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故而其参与《学案》编纂的具体情形仍模糊不清。国图所藏《清儒学案》稿本中收有金兆蕃致曹秉章...
牛明铎 摘要:在继承前制的基础上,明廷根据其具体情况实行的科举弥封与誊录制度在防范考官徇私舞弊、维护科举公平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亦存在嘱托、侵权、割卷及脱误涂改等弊...
孙微 摘要:关于杜甫生前文名大小的问题,目前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争议,然而这些争论往往将杜甫生前的诗名与赋名混为一谈,从而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杜甫生前的诗...
叶晔 摘要:作为一种在公共空间中评价官员治绩的文体,中国古代生碑记的发展,是一个政治与文学相互博弈的复杂过程。儒家的德政思想,建构了生碑记的文本结构和程式,至晚在唐...
李飞跃 提要:《词源》中关于张枢倚声填词、审音改字的记载,表明南宋文人词已采用雅乐一字配一音的协音方式,这既有其音谱、歌法与声律方面的依据,也有颇多不合乐理及与倚声...
韩高年 摘要:先秦文学经历了由口耳相传到书之竹帛的特殊发展过程,因此先秦文学文献的形态也经历了比较特殊的演变过程。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先秦文学文献至少应当包括转化为书...
孙卫国 摘要:明初立历代帝王庙于南京,嘉靖再建于北京,乃是遵循崇祀开国而有德行之君的原则,并以其重臣从祀。明清更替之后,清朝逐步扩展崇祀的对象,康熙末年大肆增加,乾...
李春青 摘要:中国“抒情传统说”是海外华裔学者陈世骧、高友工等提出并加以论证的一种关于中国文学特质的观点。此说提出四十多年来在海内外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响应者甚众,...
昝圣骞 摘要:清末民初是词体声律学结穴传统、孕育新变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前代词体声律研究理论在这一时期得到整合,并在《词通》中建立起较完备的学术体系。晚清以来重音律...
我的读书重点是唐宋文学,尤其是宋代文学,那无疑属于“形而上”的范畴。但是任何“形而上”肯定无法脱离“形而下”的基础,文学也不例外。文学家无法脱离物质环境而只管写作...
内容提要: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但研究者在关注文体的演化盛衰时,却常常忽视对于文体演变之可能与必要的考察,故而文学史书写在最为基础的层面...
原载《中国大学教学》2017年第9期 出于对梅贻琦、王国维、黄万里等教授人品、学问的崇拜,我心中对清华大学一直十分向往, 从东南大学退休后我应聘到这里任教,转眼第五年了。对...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的对外交流在唐代达到顶峰。通过唐诗与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的互证,从唐诗中巴蜀与“胡风”的连接,唐诗中的巴蜀宫廷乐舞、回旋舞与丝绸之路,说唱变文与丝...
摘 要: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对中国历代文学的总体进程和文学史规律认识的集大成的观点,近年学界不断对这一学说的外延和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亦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对这一...
作者简介: 杜桂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宗元”即指在明清戏曲创作和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以元代戏曲为宗尚的尊体意识与皈依心态,亦有“尚元”“崇元”“...
内容提要: 郭绍虞建立了中国现代关于“文以载道”的基本研究模式,他划分的“文以贯道”“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的三分法,影响了几代学者的相关论述。但郭绍虞是用现代西...
北宋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轼离开海南岛北归。次年五月,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东坡在金山寺自题画像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