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显性与隐性限定 Sperher & Wilson(1986/1995)把语境视作认知语境,并把它分为三类:话语语境(上下文语境)、现场物理语境(交际情景)和百科语境(常规假设),它们构成语境假设的内容。汉语的任选词能够出现在肯定叙事句、存现句和领属句不是因为所指对象的范围受到“都”的限定,而是因为受到语境假设的限定,话语语境、现场物理语境和百科语境都能提供任选词的指代范围的信息。我们提出任选词指代范围的显性和隐性限定说。显性限定和隐性限定分别体现了讲话人顺应足量准则和适量准则时所采用的优选策略。 1.显性限定 这里的显性限定是指使用定语、状语、同位语等限定任选的范围。如果所指范围的可及度很低,只有使用限定语才能使听话人明白所指范围,这时讲话人选择和遵守足量准则是最佳的语用策略。内涵与外延成负相关:内涵越丰富,外延越窄。限定语能丰富由任选词构成的名词短语的内涵,缩小所指的外延,表示允许听话人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任意选择。在使用限定语划定任选范围这点上,英、汉语相同,“any”和“任何”以及用作任指的光杆疑问不定词在肯定的叙事句、存现句和领属句中都表示在所限定的范围内任何选项都无一例外,允许听话人在有限范围内进行任意选择。下例中下划线部分标示任选词的限定语。 由于上文尚未提供奴隶主惩罚的对象的信息,他既不可能惩罚全世界的任何人,也不可能惩罚那些勤劳的、顺从的奴隶,所以讲话人需要划定任选范围以增加语句的信息度和合情性,例(63)用定语从句限定奴隶主惩罚的对象:任何怠工的和不顺从的奴隶。英语的任选词的限定语一般后置,而在汉语中,限定语可以置于“任何”之前,如例(64),也可以置于“任何”与其修饰的名词短语之间,如例(6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