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两大任务:语法库藏与显赫范畴(11)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方言》(京)2013年3期 刘丹青 参加讨论

    2.3以上引述的形态现象,在被引文献中都以不同的方式表明该手段的主要语义是表“小称”,小称无疑是这些形态现象的核心原型语义。因此,从构成手段的语法化程度和常用度来讲,小称完全称得上是汉语跨方言显赫的重要形态范畴。
    显赫范畴的重要属性之一是其范畴扩张力,即相关手段常在表达其核心范畴之外还用来表达相邻的甚至遥远的语法意义。我们就以此来检测汉语方言的小称是否具备这一属性。
    前苏联汉学家龙果夫(中译本1958)对北京话儿化(他称为“语尾儿”)的多义多功能作过细致分析。他提到的语义功能有:1、表示“另一物体的一部分”,即构成部分或部位名词,如“房门儿、河沿儿、山坡儿、桌子面儿……墙缝儿、鞋筒儿,鼻梁儿……”。而“门儿、扣儿、影儿”在他看来则是整体暗含着的部分名词。2、跟“部分”义有关的空间关系的词,包括一部分副词性的词,如“旁边儿、外头儿、后沿儿、前儿”等,以及“地方儿、座儿、地面儿、路儿、道儿……时候儿、空儿……明儿、今儿、会儿”。3、同样跟“部分”义有关,构成表示(数量方面的)份额和部分的词,如“份儿、段儿、半儿”等。4、还跟“部分”义有关,出现于“表示跟人或物不可分的联系着的抽象概念的抽象名词”,如,“魂儿、气儿”、“性儿、劲儿”等。这些实际上是人的抽象层面的一部分。5、“表示人类活动的种种现象”,如“事儿、话儿、步儿、喊儿、歌儿、曲儿……活儿、工儿、理儿……”。6、用于名词的基本义以外的引申义,龙果夫认为这也与其“部分”义有关。如“起身儿、拉线儿、吊个纸儿吊丧”等词组中的儿化名词。7、名词用作计算词(即量词——引者),如“一身儿、一手儿、一所儿”等,他也认为与“部分”义有关。8、人体部位有关的引申义,如“9、与“部分”义和引申作用两者都相关的词:画皮儿、窗户眼儿、话把儿。10、由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构成的抽象义名词,如(道个)喜儿、(看了个)过儿、(吓了个多半)死儿、(没)错儿、(问)好儿、(太阳冒)红儿、(打)杂儿、等。11、“语气性的系词后”,如“(替他认个)不是儿”。12、与抽象名词和派生义有关,常用在专有名词和外号中,如“金凉水儿、江三坏儿、宝儿、喜儿、四儿”。13、由抽象义进一步派生出的副词,如“就里儿、可巧儿……故意儿的”。此外,龙果夫对“儿”的小称作用也做了新的阐述,认为只有在跟非小称对立时才有小称义。很多时候只是强调其小称义,但“儿”本身可以去掉而不影响语义。他指的是本身已有表小的成分的时候,如“小刀(儿)”。“在那些表示一样东西里最细小、最微细的部分的词里使用语尾‘儿’,自然也应当归在这一类现象之中,如‘点儿、些儿、丝儿、星儿”,他的意思是,这些词本身就有小的意义,表小称的语尾“儿”强调了这小的一面。
    龙果夫对“儿”的分析似还有不够全面之处。例如,儿化有名词化等词类转化功能和个体化功能(梅2007),儿化也具有明显的喜爱、亲密、轻视等与小称有关的语义色彩,此外还有少数口语动词的儿化,如“颠儿、玩儿、火儿”,这几项都可视为小称原型义的直接或间接的扩展功能,而龙果夫均未提到。此外龙果夫也有一些分割过细之处,如有关“部分”义和抽象名词的小类过于繁琐。但是,他的分析总体上解释了“儿化”的强大表义功能,至今仍富有解释力。他虽然从“部分”义出发来分析,但仍然肯定了“儿”的小称作用。我们认为,部分义归根到底源自小称义,因为部分永远小于整体,是最恒定的表小功能;也只有小称义能给所有语义功能提供最终的源头,例如喜爱、亲密等就无法溯源到“部分”义。
    北京话儿化的多功能模型,典型地展示了显赫范畴的强大扩展能力,能够跨越多个语义域(数量、空间、时间、抽象属性、具体动作、感情色彩等),能够延伸到离形态的原型语义(小称)相当遥远的语义,但仍然带着原型义的印记。这一模型,大体上反映了儿化发达的官话区儿化、儿缀形态的状况,只是在细节上可能互有参差。
    徐越(2007:155-176)对杭州方言的儿缀()小称的表义功能也做了细致分析。她把儿缀的很多表义用途放在“修辞功能”里面来说,认为“‘儿’的本义是‘儿子’,转为词缀后,其基本意义或初始意义是指小,在指小过程中又衍生出喜爱义、戏谑义、轻蔑义、以及轻松活泼、形象生动等意义。因此儿缀既是一种构词方式,又是一种修辞方式”。在表小义方面,作者还具体分析到可以表细小、微小,包括“形体上的小、数量上的少和程度上的轻”,其中程度轻还扩展到了动词形容词用法,如“争争儿、荡荡儿闲逛、跌跤儿、乖乖儿”。很多小称词与同类的名物比有大小之别、广狭之别,如“”。其他各义也都有大量举例分析。在“修辞功能”之前,徐书也分析了儿缀的语法作用特别是变换词性的作用,最常用的是动词变名词,此外还有形容词变名词,如“”;形容词变动词,如“”。
    以上北京话儿化、杭州话儿缀表义功能多样化的情况,都不是偶然的情况,都没有超出小称多功能模式的跨语言比较所发现的引申模式的范围,王芳(2012第4章)对小称的语义功能扩张模式有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并对不同方言各种手段所表小称的语义多功能模式进行了全面整理概括和图表化展示,可以参看。从中可以看出,包括名词化、用于形容词表程度减轻等在内的句法语义功能,都是小称语义引申模式中的常规结果。
    刘丹青(1986)对苏州话重叠式小称名词也做过语义分析,其中提到的几项语义功能,也都在北京话儿化、杭州话儿缀及跨语言的小称多功能语义模式的范围之内,如表细小(屑屑、末末头)、表量少(一点点)、表空间部位或位置(边边(头)、角角(头)、尖尖头)、表亲昵、词性转变等等。
    王芳(2012)所介绍和分析的小称语义多功能模式,是在许多语言方言的比较中汇总而来的,而北京话、杭州话等“儿”类小称形式能在一种方言中同时实现这么多表义功能,跨越这么多语义域,这是只有显赫范畴才具有的扩张力,并因此对一种语言方言的类型产生重要影响(北京话的儿化、杭州话的儿缀确实构成了方言的显著特征,常是外地人模仿其地方色彩的首选项)。这是我们在语法调查中要重点发掘的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