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句造句的基本原理是:先有现实事件,简单事件反映为思维结构(21)里的逻辑命题或感知图形;投射到语义就是动核结构(思维结构与语言的接口),然后从动核结构入手,根据语境和语用表达的需要选择词语,并运用大脑中潜藏着的或课堂上学到的语法知识(特别是关于各种句式的应用价值的知识(22))来对动核结构进行句法布局,构建“句型—句模”表里相依的句干,再加上一定的语用成分(包括句干内的情态成分和句干外的语气成分),就能造出一个完整的语境句。如“张三喝酒”这个简单事件,反映到思维结构是一个“逻辑命题”或“认知图形”,映射到语言是一个以动核“喝”为中心、“张三”为施事、“酒”为受事的“动施受”动核结构;这个动核结构用句法结构显示并升华为句子的句法语义结合体,就构成“SVO——施动受”句干;如果交际目的是询问是否发生了这个事件,就得在句末添加表示疑问的语调或语气词,就可生成“张三喝酒吗?”这样的句子;如果交际目的是直陈这个事件,就得在句末添加表示直陈的语调或语气词,就可生成“张三喝酒了。”这样的句子。 如果客观现实由多个事件构成,反映入思维就有多个命题(或图形),投射到语义就会有多个动核结构,如“张三喝酒醉后驾驶汽车结果撞伤了李四”这个事实,反映入思维就有五个命题,投射到语义就有五个动核结构:①张三喝酒,②张三醉,③张三驾驶汽车,④汽车撞李四,⑤李四伤。对于多个动核结构的造句,必须把多个动核结构串并、整合而进行句法布局,上升为“句型—句模”组成的句干(可采用“关联配合法”“合并嵌入法”等方法(23)),然后加上某种语气,才可造出多种句式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例如: (17)张三喝醉了酒驾驶汽车撞伤了李四。 (18)喝醉了酒驾驶汽车的张三把李四撞伤了。 (19)李四被喝醉了酒驾驶汽车的张三撞伤了。 (20)张三喝醉了酒,驾驶汽车,撞了李四,结果李四被撞伤了。 在口语里,语境造句法相当灵活,这涉及特定交际主体、客体、目的、场合、主观态度等方面的适切性。不但可造出完整的句子,也可造出不完整的句子(省略句或隐含句);不但可造出正常语序的句子,还可造出突破正常语序的“倒装句”或其他变式句。例如,甲问:“你昨天去哪儿了?”乙回答时根据自己的情绪或表达需要可有以下语境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