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作为“绣像小说”的《文明小史》(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 陈平原 参加讨论

    作为一种批评方式的“评点”,其细读文本,掘发文脉,表彰文心,目的是帮助读者阅读并促成作品的流通。此举虽渊源有自,且“被运用于诗、文、八股文、传奇、小说等多种文体,但真正影响大产生有份量批评成果的,还是当它被用于批评小说、传奇的时候”(37)。论及多姿多彩的明清小说评点,学者有辨析其史鉴、劝诫、娱乐、审美四大功能的(38),也有区分文人型、书商型、综合型三大基本类型的(39)。立说不尽相同,但大家都承认,这种批评方式主要存在于“前现代”。而在晚清,小说评点也曾获得“旧瓶装新酒”的机会,可惜此“变体”的效果并不理想,未能挽狂澜于既倒。根据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此“变体”的特征是:第一,只采用评点的外在形态,但抛弃其固有特性;第二,这些评点大多出现在新兴的刊物上;第三,这些评点主要针对“新小说”,“而这些‘新小说’又是以表现当时的政治生活为主体,故小说评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充当了改良社会、唤醒民众的工具,而小说评点所固有的那种评判章法结构、分析艺术特性的内涵常常付之阙如。”(40)
    晚清没有出现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那样的评点大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一时期的评点主要针对当下的创作。若《文明小史》的评点中,偶尔也会出现“于俗不可耐之时,忽插入游西湖一段,想见作者闲情别致”(27回);或“此回中,补出美国禁例,蛇灰草线,无迹可寻”(52回),此类传统的评点方式,其实并不适合于报刊连载小说。因为,无论评点者还是普通读者,你所面对的不是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的名著,而是眼前这一两回(以及此前发表的章节)。既然无法一窥全豹,那当然只能就事论事了。作者尚且不知道这小说到底往哪里走,评点者怎么讨论其结构、文脉、章法、意趣呢?
    具体到《文明小史》的评点,大致可归纳如下:第一,摘出好句,略发感慨。如“中国同外国交涉,处处吃亏,‘外国人犯了中国的法,办不得,中国人犯了外国的法,便没一线生机’,寥寥数语,已将今日中国情势,包括无遗”(29回);“余小琴之言曰:‘论名分我和你是父子,论权限我和你是平等’,此种口吻,可谓闻所未闻”(56回)。一旦添加引号,这评语的来龙去脉当即暴露无遗。第二,补出相关资料,提醒读者留意。如“贾子猷,假自由也。贾平泉,假平权也。贾葛民,假革命也。命名皆有深意,正为将来生出无数妙文”(14回);“察勘南京全省各矿报告,系采诸近日新闻纸,与其虚而无据,不如实而有徵”(54回)。第三,或作者意犹未尽,借此“剩墨”挥洒才情;或评者心有灵犀,借此“由头”大发感慨。如“万民伞自制,德政碑文自撰,生祠自造,新靴自买,太守真能体贴百姓者”(11回)等。这第三类文字最多,讽刺挖苦,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乎,“小说评点”成了一则则的“小杂感”。
    仔细想想,晚清小说评点确实很少“分析艺术特性”的,除了报刊连载等因素,还必须考虑当年的阅读环境:晚清小说及其评点之所以喜欢讲政治,乃作家与读者的“合谋”。在这个意义上,《文明小史》的评语并非“可有可无”,起码让我们明白那一时代的文学趣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