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魏书·薛胤传》载: (河北)郡带山河,路多盗贼。有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28] “一宗近将万室”、“韩、马两姓,各二千余家”与前引“诸李数千家”,都是典型的聚族而居,这种聚合对于地方政治与乡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即使战乱状态下,人们或以坞壁自保,或者迁徙他乡,但大多也采取聚族而居的形式。如在晋末战乱中,庾衮“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邑推其长,里推其贤”,“上下有礼,少长有仪”,“及贼至,衮乃勒部曲,整行伍,皆持满而勿发”,“村坞主帅小者,犹假银青、将军之号,欲以抚结众心”[29];郗鉴被“宗族及乡曲”推为坞主[30];“句氏宗党五千余家保于阴密”[31],等等。从总体上看,这些乡里坞壁多是聚族而居,是以某一宗族或若干宗族为核心的宗法武装集团,具有较强的内凝性与较大的独立性。 人们的迁徙以及官府安置移民往往也是以宗族为单位整体进行,到达新居地后也多是聚族而居。如东汉末年的许靖、许褚、李典,西晋末年的祖逖等等,都是举族而迁。当时南方的侨郡侨县更是按照原来所在郡县居民编贯在一起,亦即以原来的宗族组织为纽带聚居在一起的。如《南史·康绚传》载,康绚“晋时陇右乱,迁于蓝田……至宋永初中,康绚子穆乡族三千余家入襄阳之岘南,宋为置华山郡蓝田县,寄立于襄阳”。《宋书·何承天传》载其元嘉十九年上书曰:“今移民实内,浚治城隍,族居聚处,课其骑射。” 第四,这一时期的强宗大族不仅是一个宗法血缘集团,往往也是一个军事集团。他们或者举宗为伍,或者拥有专门的部曲、家兵。遇有社会动荡,一些强宗大族往往举宗归附于某一势力或举宗起兵,自成势力。曹丕曾言:“四海既困中平之政……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32]李典曾率宗族部曲一万三千余口投奔曹操,自言:“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之内,以制四方。”[33]任峻也是“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34],依于曹操。凉州天水人杨阜,仕州为参军事,遇马超攻围时,“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35],苦苦坚守。两晋之际,周玘“宗族强盛,人情所归”[36],其“三定江南”所依靠的主要是自己的宗族武装。南北朝时代,宗强武装与私兵、部曲一直是强宗大族的重要基础,他们既可以拥戴中央王朝,为其所用;又可能成为中央王朝的异己力量。所以,当强化中央集权的进程开始之际,宗强武装与私兵、部曲便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