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与新一轮制礼作乐同时发生,代表新礼制的文献在此时期涌现,登天仙话即属其一。登天仙话是适应“乱世之礼”的产物,是诸侯寄托求霸理想的文献表达...
内容提要: 小说图像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与小说艺术、小说版本、小说文体等研究共同构成古代小说研究的价值内涵。展望未来的研究图景,我们应该厘清三个层面的关系:在本体层...
内容提要: 言意论是玄学对魏晋诗学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理论范畴,因此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贯穿于整个玄学体系建构与义理表达过程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诗言志”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诗歌本体论,应当从这一性质来认识其重要意义。文章从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的成熟、古代政教制度建立、伦理体系的确立三...
内容提要: 关于小说《隋史遗文》的成书年代,一般论者据作者自序署年断为明崇祯六年(1633年)。但是,根据小说突出宣扬“乱世英雄易代择主”的主张和小说评语“通夷见戮”之说,...
内容提要: 明代文坛中,复古派前后七子与唐宋派之间的论辩一直是学界的热点研究话题,其中王世贞与唐宋派的互动关系尤为微妙。就王世贞个人而言,由于早年受到李攀龙宗派意识...
内容提要: “叙事主人公”的设置是金元叙事散曲的曲文叙事体制的本质性、核心性要素,它需要在故事情境中设置一个第一人称身份的叙述人,并以其视角、立场来叙述故事的发展进...
内容提要: 苏轼《赤壁赋》,南宋时就已成为经典名篇,这与其“多媒体”传播相关。宋代的“多媒体”,主要指可视的书法绘画和可听的吟诵歌唱。苏轼至少五次亲书《赤壁赋》赠送...
内容提要: 北宋初期古文家对韩愈的再发现与发展,并形成了他们的韩愈观。由《旧唐书》与《新唐书》对韩愈评价的巨大差异可知,北宋初期是古文家韩愈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
内容提要: “宋型文化”讨论的思想空间,是一个缘起于“唐宋转型”和“华夏文明造极”之双重问题意识的思想空间,而其间的核心问题,则是宋型文化人格和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化...
内容提要: 从杜甫创作七绝的情绪状态和抒情基调而言,杜甫七绝另有“别趣”,主要表现为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的生机和人居环境中的雅趣,尤其突出地呈现了诗人放达幽默的性情和...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自觉是与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资源诉求相适应的理论视域,阐释学重构是中国古代文论不断获得完善和创化、逐步呈现理论自觉的重要路径...
内容提要:北宋初期古文家对韩愈的再发现与发展,并形成了他们的韩愈观。由《旧唐书》与《新唐书》对韩愈评价的巨大差异可知,北宋初期是古文家韩愈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的...
内容提要:“宋型文化”讨论的思想空间,是一个缘起于“唐宋转型”和“华夏文明造极”之双重问题意识的思想空间,而其间的核心问题,则是宋型文化人格和唐宋转型艺境的一体化...
内容提要:中唐著名政治人物李德裕和舒元舆曾分别创作过一篇《牡丹赋》,两篇赋的创作时间基本相同,大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之变”爆发之前的大和八年或九年暮春,并且这...
内容提要:《黄鹤楼》诗案,特指环绕唐诗经典《黄鹤楼》而产生的解读、臆改、纪事、座次、文体、蕴涵、诗艺、尤其是与李白相关诗作的比较等等的千年聚讼。参与的名家之多,唐...
内容提要:“音象”与“诗象”是构成文学意象的基石。在理论层面,魏晋之前,“音象”主要以“乐象”为存在形态,带有明显的道德性和政治性。到了唐代,“音象”的地位获得凸...
内容提要:奏议文在秦代被视为“政事”,到了汉末、建安时期随着经学衰落,这一文体获得了独立地位,并得到了当时文学批评者的关注。由于汉代儒学占据思想的中心,儒生是奏议...
内容提要:“大兰王”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宋袁淑所著《大兰王九锡文》,文中之“大兰王”指猪,其意甚明,但何以“大兰王”称猪,则仍不甚明了。按“大兰”,即“大阑”或“大栏...
内容提要:重章叠调在《诗经》燕飨诗中较早兴起,其复沓的形式,与主宾间献酬往来的仪节进程、殷情致意的仪式主题正相吻合;重章叠调便于蕃衍章句、自由伸缩,且多与比兴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