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艳蓉 摘要:尊经阁文库藏校本《白氏文集》是江户初期天海大师在那波道圆本上校注加点的版本,其主要价值首先在于保存了惠萼、宗重、邦光、性全等人的奥书,对研究白集版本流...
王京州 摘要:日藏宋本《初学记》虽迭经森立之、岛田翰、董康等学者著录,但其影印回归的历程却颇有隐曲,杨守敬、董康先后与其失之交臂。清中后期,另一宋本《初学记》在严可...
中国大陆新世纪的杜甫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文献整理、生平交游行迹、诗体研究、艺术的多维探索、杜甫思想、阐释批评与影响接受等方面,都有重要推进,下面分别介绍。...
孔令彬 摘要:丘逢甲七律组诗《秋感》前后八首写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是一组慷慨悲凉的政治抒情诗。它们最初被刊登在日本的《清议报》上,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却一直未被研究者所...
孔令彬 摘要:丘逢甲曾经撰写有《忍冬藤花馆笔记》一书,今人从未见过。笔者在新加坡《天南新报》中辑录到其中的八篇,数量虽然不多,也可从中看出丘逢甲对地方风土人情的关注...
彭玉平 摘要:词体在发展过程中,客观上形成了词体与古文、诗赋、小说等错综复杂的文体关系。况周颐在评骘词史、建构词学时,十分注重比较评析词体与其他文体之关系。从词具理...
李晓红 摘要:明代以来学界常以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存录从长篇古诗、律诗中摘截四句而成之篇为误。这是赵宋时代未曾有的一种批评视角。《文苑英华》《唐文粹》《千家诗选》等...
马自力 王朋飞 摘要:作为一种随笔记录式散文文体,笔记终宋一代始终伴随着宋代诗学的发展,其对宋代诗学面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首先,以笔记为体是宋代诗论的重要形式。...
蒋寅 摘要:“厚”作为古典诗美学中不多的绝对正价概念之一,与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厚”的意识虽然很早就出现在诗歌创作中,但作为观念要到明清时期...
张剑 世家原指世代有禄位之家,是从政治着眼;后来泛化,亦可指称以某种专业世代相承的家族。“我们这一门有一种做诗的家风。”冯友兰在《三松堂自序》中自豪地说。冯友兰的祖...
内容提要:汉末魏晋流行的人物题目亦即人物品评之风,其影响扩展到对宫殿建筑、城池山川等的品题,同时影响了当时的诗歌创作。作为晋宋之际人物清谈和诗歌创作的双料名家,谢...
内容提要:文本与视野之间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将学术观察引向开阔,将学术思考引向深入。研究六朝文学,要从文本出发,充分认识六朝文学文本的多样...
内容提要:对于晚唐诗风,前人的评述大多从宏观着眼,但也可以对晚唐诗歌进行微观性质的考察,考察角度包括诗人的心态、作品的题材走向与艺术特征三方面。晚唐诗人中并非没有...
内容提要:对于北宋诗人张耒,学界向有三种评价:其诗歌成就以乐府诗为主,其诗歌艺术有粗疏草率之弊,其诗名较盛是由于卒年较晚。本文针上述观点提出新见:张耒诗题材广阔,...
内容提要:沈德潜诗学自近代以来一直被命名为“格调派”,但就其包融和综合的性格及以独创性为指归的理论倾向来说,已与明代格调派相去甚远。沈德潜借助于格调派的理论框架,...
“会通唐宋”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值得学界深入探讨。我认为这个话题其实也是对通行的文学史分期方式的一种反思,有必要先在整个文学史编写的框架内进行思考。 20世纪80年代,有...
内容提要:晚清至民国的旗人文学伴随社会时势变迁经历了三次转型:一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到甲午战争之前尽管已经出现了对于帝制王朝及其意识形态的犹疑与焦虑,但依然葆有一定程...
内容提要:杜诗之所以伟大,不只在于道德的纯粹和技巧的完美,还在于从风格上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型。对“老”的标举和追求,同时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真正成就了一种诗歌美学...
内容提要:近代以来,批评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研究始终是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对明清以来关注不够。由于明清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传统的建构,始...
内容提要:叶燮把韩愈视作古今诗运发展中的关键诗人,首次以“诗变八代之盛”“志士之诗”来认识韩愈诗歌。叶燮还认为韩愈的诗歌风格具有“奇”与“平”有机统一的特征。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