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汉语地点直示成分在句法结构中的表现(2)


    这些观察非常细致,但我们观察到的事实远远不限于此,比如,有很多非处所词和PD组合后并未变成处所词,下面这句中的指人代词“他”,即使加上地点直示成分“这儿”,也没有变成处所词: 
    (3) 1那儿2自己不动手,你再逼他也没用。 
        “他”即使加上“那儿”在句中依然是施事角色,那么“那儿”在这儿起的作用是什么? 
    再者,我们发现很多处所词之后是可以加PD的,下面句子的黑体字部分都是这种组合: 
    (4) 女友叫我给她买5s,可我好纠结,不是舍不得,是心里1那儿2不舒服。 
    (5) 快到哥哥身边1这儿2,哥哥保护你。 
    (6) 乌市1这边2不像北京,没有那么多小油盐店。(王蒙《王蒙自传第一部·半生多事》) 
    那么为什么有的处所词后面不能加PD成分,有的却能? 
    可见地点直示语用成分在句法结构中的作用和表现可以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可以通过这其中的复杂性来观察汉语语用与句法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下面全面地考察一下“这里”、“那里”等六个地点直示成分在不同句法环境中的语义和句法限制。汉语的PD成分,除了单独做主宾语之外,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和一个名词性成分组合成新成分。由于地点直示成分也是名词性的,因此这种名名组合的结构关系多半是定中关系和同位关系[8],下面我们以分析PD在这两种关系中的不同用法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它们由实到虚、由客观义到主观义的发展脉络。这样,上面所说的两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首先我们看一下PD成分在定中关系的名名组合中的用法。 
    二 定中关系中的PD 
    两个名词性成分组合后,判断它们是定中关系还是同位关系,最有效的鉴别方法是删除和添加两种测试法:两项名词性成分如果删除一项就不合格或者语义发生改变,就一定不会是同位关系,这是删除法;同时,如果两项成分之间可以添加“的”等虚词,也一定不会是同位关系,这是添加法(具体测试程序见刘探宙,2013;刘探宙、张伯江,2014)。经这两种测试排除得到的名名组合,就具有定中关系。 
    由于本文主要观察PD的句法作用,我们就以能否删除PD作为删除测试的基准。经删除测试得到的定中关系的“NP+PD”有两种情况,一种NP和PD之间能添加“的”,一种不能,其中的PD在语音表现、句法表现以及与前项的松紧程度等方面也有不同,因此我们分为粘合性PD和组合性PD两种。 
    2.1粘合性PD:地点直示复合词 
    粘合性PD有以下特征:一是PD必须紧紧粘附在前项NP上,中间不能插入“的”: 
    (7) a我明天到你这里来 
        b*我明天到你的这里来 
    二是删除PD会造成句子不合法(包括语义发生改变的情况),如: 
    (8) a那磁带为什么要先放到全义那儿?(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b*那磁带为什么要先放到全义
    在这个“NP+PD”中,PD作用至为关键,NP必须依赖PD才能在句子中得到合法的解读。 
    三是PD必须是“NP+PD”整体语义的重要贡献者。以第(8)句为例,NP“全义”单独并没有处所含义,但“全义那儿”整体已经有了处所的意义,做“到”的宾语,这显然是地点直示成分改变性质的作用。本来指实体的NP由于地点直示成分的粘附产生位置信息,变成了某个位置的实体记号。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