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从泰式华文的用词特征看华文社区词问题(5)

http://www.newdu.com 2018-01-20 《语文研究》2015年第2期 施春宏 参加讨论
 
    (二)形同实异 
    “形同实异”指的是,同一个词语形式,在泰式华文和普通话中语义、用法、色彩等不甚相同。例如: 
    
    例中的“成长”在普通话中说成“增长”。跟“成长”有关的组合有“成长率、成长计划、经济成长模式、就业成长、不断成长、成长了一倍、成长7.9%”等。又如: 
    
    
    例中的“成果、要案、投诉、裁判、封闭”,分别跟普通话的“效果∕成效、重要提案、上诉∕申诉、裁决∕判决、封锁”相对应。下面一例中的“津贴”则跟普通话的“津贴”在语义和功能上都不同,而跟普通话的“补贴”相对应: 
    
    普通话的“公车”指属于公家的车,与之不同的是,泰式华文的“公车”是“公共橱车”的常见缩略形式,作用跟中国大陆的公共汽车大体相当(但实际车形常有差别)。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两地形同实异的词语在语义上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形同实异,同样彰显了词语及其语义生成的多能性和语言调节的系统性。在不同的交际系统中,某种词义的显现和使用呈现出不同的可能性,是受系统调节和制约的结果,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异状态和交际价值。这体现了结构主义语言观的基本原则:系统决定关系,关系决定价值。每一个词语都是基于系统中的其他词语而具有特定的语义内容和具体的交际价值。语言在调节中变异,变异在系统中调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