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出土文獻解讀古書,也有跟校勘和明用字之法(包括明通假、異體等)無關的情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子思“五行”說之謎的破解。《荀子·非十二子》責罪子思、孟軻“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楊倞注:“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近人多不信其說,子思“五行”說的內容究竟是什麼,成為古典學和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個謎。見於馬王堆帛書和郭店楚簡的儒家佚書《五行》篇,告訴我們“五行”指“仁義禮智聖”,文中對五行說作了詳細解說。馬王堆帛書整理者指出,《孟子·盡心下》說:“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主賓也,知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命也。”這就是孟子的五行說。“五行”之謎終於得到了破解。 在利用新出文獻校勘、解讀古書方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從上面所說的情況可以清楚地看出,要進行古典學的重建,必須更快、更好地開展新出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在學校和社會的素質教育中,需要用到不少古典學知識。我們應該把最新、最正確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和社會公衆,不能以訛傳訛,謬種流傳。從這一角度看,也需要更快、更好地開展新出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新出文獻既是古典學的重要新資料,也是相關學科的重要新資料。郭店簡公布後不久,就有學者感慨地說:“思想史、學術史應該重寫!”為了支持有關學科的發展,也需要更快、更好地開展新出文獻的整理和研究。 前面介紹的那些批新出文獻,有些尚未正式發表,有些還未發表完畢。已經發表的新山文獻,有不少還需要重新整理。在研究方面,更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是真正能擔負起新出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工作的人才卻相當缺乏。希望有關教育領導部門能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大力支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培養。考慮到古文獻還會不斷出土,培養人才的重要性、迫切性是怎樣估計都不會過分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