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文学史研究的宗旨,是展现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和历史过程,揭示人类心灵的基本构成及其变迁轨迹,但不同类型的文学史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学思潮史重点关注的是文学活动、文学风尚及文学与外部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中国古代文学思潮史的发展有其独特规律,明代文学思潮史的发展又有其特点。研究明代文学思潮史,既要遵循文学思潮史研究的一般要求,也要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择有利的观察角度,设置合理的体系框架,采取相应的叙述策略;应着重考察文学社团的兴替及其文学观念的高度自觉,政治、理学、科举等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以及地域文化、商品经济和市镇繁荣对文学的影响。文学思潮史研究的最佳境界,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关 键 词:明代文学/思潮史/写法 作者简介:廖可斌,男,湖南安乡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 文学思潮史与一般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等一样,属于广义的文学史的一种类型。文学史本质上就是心灵史。所有文学史研究的根本宗旨,都在于展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至整个人类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和历史过程,揭示人类心灵的基本构成及其变迁轨迹。但不同类型的文学史,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一般的文学史,其主要目标是尽可能完整地展现文学发展的真实面貌,因此它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作为文学史之主体的作家和作品,包括作家的生平经历、创作过程,以及文体、题材、主题、风格、表达技巧等。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主要任务,是揭示人们对重要文学理论问题的思考及各种文学观念发生和变迁的历程,因此它必须在文学领域中,侧重向内部、向深处掘进,提炼和分析人们对重要文学理论问题的思考,关注的重点是人们的种种文学观念。文学思潮史,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应该是展现文学发展的整体运动过程,因此它应立足于文学史的基本内容即作家和作品,结合文学理论与批评,侧重向文学的外部拓展和延伸,重点关注的应该是人们的文学活动和文学风尚,以及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当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史之间,涉及面有所交叉,但它们的大致分野应该是清楚的。一般的文学史研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应该是文学史研究的主体。但文学理论批评史、文学思潮史等,也是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它们从不同的维度,对文学发展的历史进行观察和分析,综合起来,人们即可对文学史的内部结构、整体面貌和历史过程获得更全面、深入、准确的认识。 单就文学思潮史本身而言,既以此命名,就必须遵循文学思潮史研究的一般原则,但又不能套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甚至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思潮发展演变的具体情形都是不一样的。文学思潮史的演进有时主要体现为历时性的不同环节的兴衰嬗替,有时则主要体现为共时性的多个文学组团的相互冲突对立和渗透交融,更多的时候是这两种情形同时存在,纵向的嬗替演变与横向的相互影响缠绕在一起。就文学的内部因素与外在社会环境的作用而言,有时是内部某种因素如重要作家、文体、主题、题材、表达技巧的变化带来整个文学系统的变化,有时则是外部环境的某个方面如政治、经济、军事、学术、宗教、技术的变化造成了文学领域内的连锁反应。文学思潮的重大转变,有时集中体现为重要文学社团及其文学主张的出现,有时又集中体现为重要文体或代表性作品的问世,有时还体现为某种与文学有关的重大标志性事件的发生。 在影响文学思潮发展变化的诸多外部因素中,从长远角度看,经济因素无疑起决定性作用,但其他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内,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往往并不显著,社会环境中的政治、军事、科技、学术、宗教等方面的变化,都有可能对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时一再强调的“平行四边形原理”。①我们在考察文学思潮发展变化的外部社会历史条件时,就不必遵循一种固定的模式,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始终将经济因素放在首要位置,然后面面俱到。因为这样做不仅使文学思潮史千篇一律,而且真正最重要的因素往往遭到遮蔽。我们应该按照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内,哪种因素起了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就把哪种因素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察和陈述。总之,我们必须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选择有利的观察角度,设置合理的理论框架,采取相应的叙述策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