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汉代文学的知识化特征——以汉赋“博物”取向为中心的考察(6)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01期 徐公持 参加讨论

    所说该书内容,“天地、山川……莫不毕载”等等,既指文字,亦言事物本身,要之《说文解字》不仅是文字著作,也是内容饶富功能强大的“博物”之书。汉代语文工具著作发达,它们的出现,标志着语言文字领域知识化风气的高涨,也为“博物”活动和写作的展开提供了实际帮助。
    关于语言文字学与文学的关联,需要指出的是,文学就是语言艺术,这两种学问本来就是亲密近邻。在汉代文学家中,有不少精通语言文字学,当时儒者心目中,儒学或称“文学”;而儒学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小学”,刘歆《七略》“诗赋”自成一“略”,而“六艺略”中含“小学”。两种学问的沟通和结合,是自然趋向。司马相如、扬雄等一流文学家,都兼通语言文字学。扬雄为撰作《方言》,“二十七岁”之间“以问其异语”[14] ,用功极深;然而他又自述“心好沈博绝丽之文”(《答刘歆书》),他既博学,又好丽文,是一位兼综两个领域的人物。做语言学家,当文学家,都是他志尚的构成部分。看他在《方言》中,蒐集了众多的同义文字,就可以知道他在语文领域的学问和功夫多么博大深邃。“娥、?,好也。秦曰娥;宋、魏之闲谓之?;秦、晋之闲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之闲谓之媌,或谓之姣;赵、魏、燕、代之闲曰姝,或曰妦;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卷一) 一个“好”字可以拥有许多同义字,而对它们的分辨又如此精细,难能可贵。既然拥有如此知识条件,他在辞赋写作中展现一二语文才华,也是自然必然之事了。刘熙谓:“文者,会集众彩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释名》卷四) “文”“字”“辞义”的关系,在这里被辨析得十分精细,显示了汉代文士在语言文字与文学关系问题上的自觉。“会集众彩”、“会集众字”,既是语文功夫,也是文学手段,何不同时展现,一举两得。所以我们看到汉代许多辞赋作品,炫耀丰富语汇与展示巨量文辞,成为它们的功力所在。
    关于辞赋中展现语言文字知识和技巧的文例甚多,几乎大部分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此表现。刘勰“赋者,铺也”的概括,不是针对个别文例。屈原、荀子以下,宋玉在“骋辞”方面实开其端,其《大言赋》、《小言赋》等就是专门为展示某一类语词的丰富性而作。汉代辞赋的早期开拓者陆贾、贾谊等人,即已走上“骋辞”之途,如《旱云赋》、《鵩鸟赋》等。不过将“骋辞”写法推进到高潮状态的当属枚乘。《七发》是第一篇淋漓尽致地“会集众彩”“会集众字”的辞赋代表作。所叙“音乐”“美食”等七事,皆文字纷纭,绘声绘色,极言其“至悲”、“至美”、“至骏”、“至壮”、“怪异诡观”,其奇字怪语,僻文冷词,联翩而下,不一而足。骋辞达到最高境界者,还推司马相如,所撰《子虚赋》《上林赋》等,其中文字藻采的丰富性,那种“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全方位的多视角描写,又超越《七发》等篇。其后辞赋作者,不断步趋枚、马,甚至变本加厉,后来居上,尤其是以“体国经野”自任的一些“大赋”作者,如西汉王褒、扬雄、刘歆,东汉冯衍、杜笃、崔骃、班固、张衡、马融等,皆是遣字措词高手,他们作品的光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语言文字的大量运用和变化多端。以两汉时期撰写“七”体之作为例,傅毅《七激》、刘广世《七兴》、崔骃《七依》、李尤《七款》、张衡《七辩》、崔瑗《七苏》、马融《七厉》、崔琦《七蠲》、刘梁《七举》桓麟《七说》、桓彬《七设》等等,如此众多作品,所撰体例无异,所设人物相近,作意更是雷同,无不模仿枚乘《七发》。这些公然仿制之物,它们以什么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能够立足于文苑而不被唾弃?无它,只有别出心裁的语言文字的大量运用和不断“出新”!汉赋中不同作者撰写同題作品是常见现象,如《甘泉赋》,王褒、刘向、扬雄诸人先后皆有所作,又如《扇赋》,班固、傅毅、张衡、蔡邕诸人先后亦皆有作,类似于“七”体和“扇”、“甘泉”之类辞赋,还有众多“京都”辞赋,这种主要以丰富变幻的语言文字来维持生命力的作品,在两汉时期正复不少。它们共同营造出一种风气,那就是“骋辞”风气。它们得到当时文坛的赞赏和推奖,被认为是文学才华的表现,于是我们看到竟然有众多作者,蜂拥投身其中,不避重复,竞相撰写这些“骋辞”之作,形成一股热门“潮流”,而“骋辞”手法作为辞赋文体的固有特征,也进一步得到作者们的认可。语言文字知识技巧与文学写作的奇妙结合,遂在这里得到充分实现。刘熙撰作《释名》,在语言文字领域中以“答难解惑”自任,他同时又自诩为“博物君子”(《释名·自序》)。可知在他的理解中,语言文字知识当然是“博物”所包含的内容;辞赋“骋辞”,遂成为汉代文学中的“博物”印记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