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汉代文学的知识化特征——以汉赋“博物”取向为中心的考察(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01期 徐公持 参加讨论

    在汉代广大士人心目中,“博物”是一种崇高品格,“博物”者是社会精英。对此司马迁曾正面论述道:
    二十五年,郑使子产于晋,问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实沉、台骀为祟,史官莫知,敢问。’对曰:‘髙辛氏有二子,长曰阏伯,季曰实沉,……由是观之,则台骀,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则水旱之菑,禜之;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不时,禜之;若君疾,饮食、哀乐、女色所生也。’平公及叔向曰:‘善!博物君子也。’厚为之礼于子产。”[5]
    司马迁通过晋平公、叔向之口,以“博物君子”来赞誉郑国子产,而“博物”与“君子”品格相连结,沿袭了孔子的思路。审视子产本节谈话,则内容颇广泛,包括历史、传说、“山川”、“日月星辰”、“饮食”“哀乐”等,还有关于“疾”的知识。这些知识,实际上已经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它们合起来,构成“博物”的完整内涵。
    季札是又一位被司马迁誉为“博物君子”的人物。季札聘鲁请观周乐,发表一系列关于音乐、文学、历史、各地风俗的经典性评论,这是文论史上一件大事。司马迁遂认为“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6]。司马迁两次对历史人物作出“博物君子”的评论,表明司马迁心目中“博物”是一种崇高境界,代表了他的正面文化取向。
    班固继而亦曾言及“博物”人物。他在《汉书·楚元王传》中又开列出一个名单,这些人物除孔、孟、孙(荀子)之外,大部分是汉代人,有董仲舒、司马迁、刘向、扬雄等,说“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於世。”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班固在批评嘲讽司马迁同时,也不得不肯定他具有良好“博物”优势:“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此外,班固在写到司马相如、桑弘羊时,也说他们“多识博物”、“博物通达”等,见相关传文。范晔《后汉书》中写及的“博物”人物更多,他们有谷永(“前世博物道术之士”)、夏贺良(同上)、伏无忌(“博物多识”)、曹褒(“博物识古,为儒者宗”)、郑兴(“好古博物,见疑不惑”)、贾逵(“博物多识”)、胡广(“博物洽闻,探赜穷理,六经典奥,旧章宪式,无所不览”)、周兴(“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典之策,无所不览”)、孟光(“博物识古,研究典籍,锐意三史,多识汉家旧典”)等。
    班固和范晔所列举的“博物”者,基本上也都是一代文化学术精英,与司马迁所说“博物君子”性质相近。对于“博物”人物的社会定位,莫过于《后汉书·崔骃传》中一节文字:“自尧、舜之帝,汤、武之王,皆赖明哲之佐,博物之臣,故皋陶陈谟,而唐、虞以兴;伊、箕作训,而殷、周用隆……”,这里将“皋陶”“伊、箕”等人,既说成“明哲之佐”,又誉为“博物之臣”,前句突出的是政治能力,后句强调的是学识,可知学识备受尊重。正因此,汉代文士们在“博物”信念上表现十分坚定,它不仅是一种学识修养,更是一种光耀史册的人生荣誉。
    两汉四百年尽管博物之风盛行,却尚未出现以“博物”命名的著作。张华《博物志》撰成于汉亡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西晋,不过此书的撰写理念,显然来自先秦两汉,“博物”一语无论出处还是含义都受到汉人影响,亦无问题。张华自谓“余视《山海经》及《禹贡》《尔雅》《说文》《地志》,虽曰悉备,各有所不载者,作略说,出所不见……”(卷首),可知作者是要对上古以及汉代各种典籍,做拾遗补充。所以他沿用先秦、两汉人的概念,以“博物”者自任。观《博物志》中所写内容,极为庞杂,按照今本各卷内容分布,有 “山”“水”“五方人民”“物产”(以上卷一)“外国”“异人”“异俗”“异产”(以上卷二)“异兽”“异鸟”“异虫”“异鱼”“异草木”(以上卷三)“物性”“物理”“物”“药物”“药论”“食忌”“药术”“戏术”(以上卷四)“方士”“服食”“辨方士”(以上卷五)“人名考”“文籍考”“地理考”“典礼考”“乐考”“服饰考”“器名考”“物名考”(以上卷六)“异闻”(以上卷七)“史补”(以上卷八)“杂说”(以上卷九、卷一〇)。如此杂乱面貌,固然有后世版本散轶淆乱因素,但不可否认它本来就内容丰富,体现着儒家博物本义。以近代学术系统分析审视,则其内容所涉及学科,大抵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产业地理、民族、民俗、动物、植物、物理、化学、医药、上古历史、神话、民间传说、养生术、长生术、礼制史、音乐史、服饰史、词源学、版本学、文字学等等,最后二卷“杂说”上下,甚至还包括育儿生理学之“胎教之法”。学科范围涉及社会、人文、自然等众多门类,简直是“全科著作”,这实际上也表现了先秦两汉以来所蕴育出的“博物”理念的广泛内涵。张华作为当时一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著作中陈述人文社会知识,当属正常,毫不奇怪。多少出人意表的是,他在书中说及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另外语言文字学也占有很重分量。这两大领域的知识,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证,“博物”不仅是社会人文知识,也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