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汉代文学的知识化特征——以汉赋“博物”取向为中心的考察(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01期 徐公持 参加讨论

    辞赋受“博物”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早期楚辞中的屈原作品,占据最多篇幅的是情绪抒发部分,而非对于物类物态的描述。其中虽也有不少知识性内涵,如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之类,但真正写“物”的部分很少。所以在屈原作品中,博物成分并不浓厚。荀子“赋篇”开始写“物”,但一则篇幅有限,二则写法有类谜语,与后世辞赋实有距离。入汉,贾谊作品中“物”的成分增多,如《鵩鸟賦》以鸟为題,但叙述中心仍在人情,而非物态。可以说有“物”而未“博”。真正进入“博物”境界的便是西汉“枚、马、王、扬”诸辞赋大家。《七发》、《子虚赋》、《上林赋》、《甘泉赋》等篇,以大量文字详细描述地理形胜、山川城池、飞禽走兽、土石草木等等,其“博物化”的面貌呈现无遗。其后,辞赋写作中的“博物”风气长盛不衰。
    对于汉代辞赋的写作特征,古代文论家早有评隲。有“骋辞”、“体物”等说法。前者出自王逸,其云:“……至刘向、王褒之徒,咸嘉其义,作赋骋辞,以赞其志。”(《九思·序》) 这里将“作赋”与“骋辞”连写,明示“骋辞”即是“作赋”的基本特点。“骋辞”之“辞”,其含义不仅指语词、词汇,而是包括语词、辞藻的各种变化和技术性应用(即所谓“修辞”);“骋辞”则是展示丰富的辞采、以文辞或修辞取胜。后者出自西晋陆机: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12]
    陆机在这里“区分”当时各类重要文体的体式特点,以“赋体物”与“诗缘情”“论精微”等对举,显然他认为“体物”就是赋的最重要写作特征。何为“体物”?李善注曰:“诗以言志,故曰缘情;赋以陈事,故曰体物。”(《文选》李善注卷一)李周翰注曰:“诗言志,故缘情;赋象事,故体物。”(《文选》“六臣”注卷十七)照二李的解释,“体物”与“陈事”相通,“物”可以包含“事”。故而陆机所谓“体物”,是指作品对于“物”(包括“事”)的一种体察和描述;通过这种“体物”,可以取得使描述对象更加“浏亮”的效果,亦即使得对象给人印象更加鲜明突出。应当说,“骋辞”“体物”,基本上都符合辞赋体式的实际特征。它们说法不同,实质上意思相通,前者说在辞赋写作中要使用美丽繁缛的文辞,后者则说要尽量体察、体现描述“物”的丰富内容和面貌。前者主要说手段,后者主要说目的,要旨都可以归结到“博物”。后来刘勰又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文心雕龙·诠赋》)整合了两种说法,实际上也认可了辞赋写作中的“博物”特征。至此,辞赋的“博物”特征得到确认,无论是“骋辞”说或“体物”说,它们实际上准确反映了辞赋这种文体所具有的“博物”特性。辞赋的这种“骋辞”“体物”写法特征,本来就具有“炫博”“逞博”目的,所谓“极声貎以穷文”、“写物图貎,蔚似雕画”((《文心雕龙·诠赋》)),都可以通向“博物”;加上辞赋篇幅长,容量大,自然成为“博物”的一种良好载体。自《汉书·艺文志》等典籍著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汉代辞赋作品,它们虽然保留着“赋”的名称,但似乎已经完全以博物为内容,如《杂鼓琴剑戏赋》十三篇,《杂山陵水泡云气雨旱赋》十六篇,《杂禽兽六畜昆虫赋》十八篇,《杂器械草木赋》三十三篇[13], 等等。应当说,这些是极端的辞赋作品,它们在体质上已经全面博物化了。更多的汉代辞赋作品,则并未发生基本体质的变化,而是在辞赋的原有体制中,或多或少掺入了博物的内容。
    汉赋遂循着博物的取向,规制着自身的写作方式。四百年汉代辞赋的写作历程,深深地打上了“博物”的印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