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我们时代的写作,如何缺失了历史感?(上)(9)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作家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写下去,坚信能在自己久远的传统中找到回声。”VS“本雅明的光晕或灵韵更是一颗明亮的星,指引着我们走出心智的谬误。”
    傅小平:悖谬的是,说来说去,我们恐怕也没法给历史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倒是更愿意借用本雅明说的光晕或灵韵的概念。历史感的弥漫和浸染,会让我们的写作多一些纵深之感、润泽之气,就像透过摇曳的烛光,我们能看到风的气息和光的晕染,即使烛光熄灭了,还能感受到那种像是从遥远的时空里传来的经久不散的氛围。这也是机械复制时代写作比较能体现原创性的部分。问题只在于,我们怎样用文学的招魂术,把它从历史与现实的泥沼里召唤出来?
    陈冲:逻辑地讲,“历史感”是一个概念,只要是概念,就应该有定义。如果说因为条件尚不成熟,我们不必急于给它下定义,那么我至少想再次强调一下开头那句话:历史感是受教育的结果。我这样讲是有针对性的。恰恰是因为历史原因而未能受到足够好的教育的那一代人,偏偏无视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我们常可看到一些很有才华也很有抱负的作家,不惮于进行各种各样的尝试,却不能保持创作水平的基本稳定。为什么?用批评家王力平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撑他们的文学追求。我一直看不明白一个怪现象,为什么恰恰是受教育程度先天不足的一代人,偏偏特别想学受过良好教育、极具贵族气质、精通多国语言、真正有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历的博尔赫斯?老博是一位与我们差距太大的作家呀!现实改变不了历史,但是可以弥补。来一次对正确、可靠的历史的自我补课就是了。中国作家的智商并不差,完全可以“自学成才”嘛!
    哈金:纵观文学史,最终只有个人的才华决定一切,当然这是指有成就的才华。没有成就的才华毫无意义,可以说不是才华。作家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写下去,坚信只要能在自己久远的传统中找到回声,就有超越历史的可能。还是自己继续做梦,继续努力吧。
    傅小平:有成就的才华,很有启发性的提法。不过“有成就”的限定,也会给人以庸俗化的理解,比如被公众认可,进入当代文学史,等等。我想不是这样,这个限定应该关乎真正的文学所具有的那种穿越时空的品质。不管怎样,如果“才华”不是成为“有成就的才华”,就不会生成历史的效应,所谓历史感又从何谈起。
    鲁敏:我已经快被历史感给绕晕了……如果我真能修得招魂术,我不打算召唤历史,更打算召唤沉沦的人性。这是我的理想。
    赵柏田:历史感不是什么鬼,它就是让我们可以看得见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那种东西。是一种穿过迷雾的目光,一种发现被遮蔽的真相的能力。本雅明对历史感的这一比拟,光晕或灵韵,所说正是历史的动人之处。当然,它不仅仅只是“光晕”或“灵韵”,它更应该是一颗明亮的星,指引着我们走出心智的谬误。
    刘大先: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一旦某人信誓旦旦地命名了历史感,实际上已经将它的生机窒息了,并且带有权力压抑的危险气息。我想,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路,大家还都在路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