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词汇学 >

方一新 张静:东汉译经动词的动宾关系(5)


    二、饮食穿着动词:食、著
    吃饭、穿衣两个概念,上古分别用“食”和“衣”来表达,到了东汉译经里,发生了变化。
    2.1 食
    蒋绍愚(2011)分析了上古汉语中“食”的使用情况,认为“食”(食力切)可以分为两个变体: 。“ ”,是动作和对象的集合体,隐含了动作对象“饭”,因而使用时不带宾语。“ ”,只有动作,受事对象是“饭”以外的其他东西,在使用时其对象必须出现。上古10部文献中, 320例, 140例。
    东汉译经中动词“食”共有41例,其中“ ”12例,“ ”29例,与上古10部文献中“ ”“ ”的比例有变化。译经中还出现了“食饭”的组合形式。如:
    
    例(19)宾语为“饭”,例(20)“食”的对象也是饭,由于上文出现,由代词“之”指代。蒋绍愚(2011)指出上古汉语中没有“食饭”的说法,如果受事是“饭”,则一定是“ ”。中古汉语时期,很多词语发生了概念由“隐含”到“呈现”的变化过程,上古时期“吃饭”这个事件是一个整体,由“ ”来表达,对象隐含在动作中。例(19)“饭”则从动作中呈现出来,“食”显然只表明一个动作行为。译经中的这两例也稍有特殊之处,例(19)“食饭”与“啖果菜”相对,可能是为了强调“食”“啖”的对象不同,而例(20)特指有毒的饭,后文用“之”来回指,这两例中的“饭”都是定指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