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林若望:再论词尾“了”的时体意义(16)


    上面两个分析,如同其他未详尽讨论的看法,都非常有见地,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共同的问题和改善的空间。第一个问题就是“喝了酒”不能说,但“喝了白葡萄酒”却能说。“白葡萄酒”和“酒”同样是无界,所以根据沈家煊的理论,应该同样不能和有界的“喝了”匹配。胡建华和石定栩的解释也是有讨论的空间。我们同意“白葡萄酒”是个殊类,具有特指性,然而“酒”本身不也是一个殊类吗?也就是,在所有可以饮用的东西里“酒”也是个殊类,具有特指性。光杆普通名词的特指性在Carlson(1977)的种类专名分析下更是表露无遗。种类专名的意思就是指称特定种类的个体,所以就特指性而言“酒”和“白葡萄酒”都有特指性,只是范围大小不同而已,因此对于零形D的允准与否不应该造成差别。
    胡建华、石定栩的分析的另外一些问题就是过度仰赖零形式的D。请比较下面两个例句:
    
    (39a)使用活动动词,(39b)用述补结构的动词,两例的宾语都同样是光杆名词,但语感上(39b)比(39a)好很多,这个差异是零形D需要允准所无法解释的。我们认为这个差异是结果状态所造成的,如前所述,述补动词有明确的结果状态,但活动动词没有,而“了”的语义和结果状态息息相关。沈家煊的分析也同样无法说明这个差异,述补动词带不带“了”都是有界,“碗”或“牙齿”则是无界,所以“打破了碗”和“吃了饭”应该同样不能匹配。
    有关述补结构动词,根据陆俭明(1988),沈文提到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的动补结构后面带上名词性宾语,宾语得带数量词,所以“飞进来苍蝇”不能说,但若加上“已经”,“ ”或“ ”,这类结构就可以说,因为加上“了”以后,后面的光杆普通名词就有转向有界名词的倾向。的确,我们搜寻互联网,可发现如下例句。
    (40)a.电影的主要场景是一幢楼和院子里,主角们都躲在屋子里,记得有一段是一个人在浴室,结果从浴缸下水口里飞进来了苍蝇。
    b.当时还流行这样一句话:窗户打开了,吹进了清新的风,也飞进来了苍蝇。
    其他像“小张弄脏了衣服”“餐厅里挤满了人”“我明明洗完了衣服,而且洗的不比他们少”“洗完了衣服,姜欣构先是哄孩子睡觉后自己也爬上床休息去了”“孩子们好有心,给毛毛妈妈拿来了苹果”也都类似。有趣的是沈家煊先生虽然注意到这类型例句是合格的,却没清楚说明这些例句和“吃了苹果”有什么不同?如前所述,他认为“吃了苹果”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有界动词(事件动词)跟后面的无界名词不匹配”(沈家煊,1995:373)。那么动补结构后面带的名词性宾语不是也有同样不匹配的问题吗?如果“述补结构动词+了”和“吃了”同样都是有界动词,为何“吃了”后面的无界宾语不会也变成有界呢?真正的区别好像还是本文所主张的结果状态凸显与否的区别。“吃了饭”没有明确的结果状态,但述补结构有明确的结果状态。“了”是比较容易和显性的结果状态共现的,不管宾语名词是有界还是无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