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其他分支学科 >

林若望:再论词尾“了”的时体意义(14)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形容词+了”的情形,如例句(34)。
    (34)a.花红了。 b.花去年红了一个月。
    前文提到,“形容词+了”的句子,形容词的语义会从状态转成状态的改变(Yang,2011),这种转变是类型转变的常见现象,我们认为之所以会有此转变正是因为“了”的语义要求要有过程也要有结果状态。现在看例句(34a)。根据“了”的语义,红的状态转变必须在说话之前的隐性主题时间完成,而红的结果状态会和说话时间重叠,所以花现在是红的。
    (34b)的情形有所不同,句子有两个时间短语,一个是“去年”,一个是时量短语“一个月”。在(34b),时间短语“去年”是我们的主题时间,所以状态改变的过程发生在去年。另外,根据Lin(2008)的看法,当时量短语与状态改变的动词同现时,时量短语修饰结果状态的时间长度,所以(34b)表示花变红而且红的状态持续了一个月。此外,“了”的语义要求红一个月的结果状态和去年的时间重叠,整个合起来就表示花变红的过程在说话时间之前的去年发生,红的结果状态在去年持续了一个月。这个时间解释完全是正确的。
    总而言之,把“了”的语法意义拆成过程与结果状态,过程是完整体,保留了实现或完成的意义,结果状态是非完整体,保留了持续的意义,再透过主题时间与体意义的互动和默认时间的使用,在相当程度上把“了”的时间意义解释得非常清楚。
    尚待厘清的只剩“养、租”类动词,这类动词似乎都有行为持续的意思,如例(35)。
    (35)a.小李养了一条金鱼。 b.小张租了一间公寓。
    (35a)和(35b)都可说是无界事态,“养”和“租”的行为持续可以很长,因此有点像活动事态,但如果(35a)和(35b)是活动事态,为何句子的语义解释会是现在时而不像(27a,b)是过去时呢?我们前文提到,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这类句子表示的是状态的持续,而不是真正的行为持续。Yang(2011)就认为“养”“租”等是双重功能动词,可以是一个使动有界动词,如“租”表示“get the house rented”,或表示使动事件后的无界同质状态,她认为正是这种使动事件允准了“了”的使用。如果Yang的评论有道理,那么(35a,b)的句义分析就更加印证了(33)的正确性。
    的确,“养”和“租”或许就像“挂”一样具有表使动或是使动后的状态双重意思。比方说,(36a)表示的就是一个使动事件,而(36b,c)则表示使动后的状态。
    (36)a.她挂了一幅画在墙上。b.有一幅画挂在墙上。c.墙上挂了一幅画。
    请注意(36c)也有现在时的意思,就像(35a,b)一样。(36)和(35)的不同或许只在于(36c)是有关于受事者的结果状态,而(35a,b)则是有关主事者的结果状态。以(35b)为例,当一个租屋者跟屋主签契约,产生了一个使动事件,契约一生效,租屋者就进入租屋的状态,所以“租”也就是“承租”的意思,或许“承”就是Yang所说的使动事件的部分,“租”则是结果状态。当“承”没出现时,“租”可能是一词多义,否则“他租了一间公寓”或“他养了一群兔子”为何会有现在时的意思将是一个很大的谜。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