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移动版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句法语义学 >

“什么”句否定意义的形成与识解机制(11)


    3.1.2 什么+VP
    (31)什么微服私访?下面各级领导陪着,一大群记者随着,还微服私访?
    (32)什么放假?又不是法定假日!
    例(31)中,在说话人看来,原本“微服私访”是领导想了解真实的基层生活所采取的一项积极行动:为不暴露身份而穿便装,悄悄地到基层调查。但是,该语境的实际情况是,基层领导和记者们都一路跟随着,十分“反常”。说话人对此表示怀疑,即“不相信这是微服私访”,进而进行否定性猜测:“相信这不是微服私访”。不管是“不相信这是微服私访”,还是“相信这不是微服私访”,都是否定性的。因此,其中的“什么微服私访?”涌现出否定意义,即“不是微服私访”。
    例(32)中,说话人认为对方提供的信息很“反常”,即违反“通常性”。因为只有国家的法定节日才会放假,而现在又不是法定节日,所以说话人对此感到怀疑,即“不相信会放假”,进而进行否定性猜测:“相信不会放假”。不管是“不相信会放假”,还是“相信不会放假”,都是否定性的。因此,其中的“什么放假?”涌现出否定意义,即“不会放假”。
    我们发现,带有否定倾向的“什么+VP”句中的VP大多表示积极、正面或者中性的行为或过程等,比如“微服私访、放假”等。说话人不相信语境中所涉及的实际行为或事件具有这些积极、正面或者中性属性,转而相信它们具有负面、消极或偏离中性的属性。这正是“疑善信恶”原则在起作用。也正是“疑善信恶”内含的反通常性,使得这样的“什么+VP”句涌现出否定意义。
    3.1.3 什么+引述小句
    (33)——这事儿不是我干的。
    ——什么“不是你干的”?明明是你干的,还敢狡辩。
    (34)——这是你的,这是我的。
    ——什么“你的我的”?我们是一家人,分这么清干什么。
    例(33)中,说话人认为这事儿就是对方干的,但是对方狡辩称“不是我干的”。因而,说话人觉得十分“反常”,故心生怀疑,即“不信对方的话语是真的”(即“不信这事儿不是对方干的”),进而进行否定性猜测:“相信对方的话语不是真的”(即“相信这事儿就是对方干的”)。因此,说话人用“什么‘不是你干的’”直接否定对方的话语,认为就是对方干的,语气非常强烈。
    例(34)中,说话人认为一家人不必那么计较,但是对方却区分得很清楚。对此,说话人觉得十分“反常”,所以用“什么‘你的我的’”直接否定对方的话语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含义(你我有别,界限清楚),认为不必(不应该)分“你的我的”。
    带有否定倾向的“什么+引述小句”中的引述小句,在说话人看来往往带有“反通常性”,说话人对此表示怀疑,因此,用“什么+引述小句”表示否定,来反对或不赞同对方的话语或观点。这也是“疑善信恶”原则在起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