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举 27例,其中带宾语22例,不带宾语3例。另有1例做定语,1例为所字结构。 动词“举”,本义为双手向上托物,引申指拿起、提起、抬起、升起等。如: 不带宾语3例。如: “举”“掷”连用,表示连续发生的两个动作。受事对象“象”上文出现。 1.5 小结 第一组四个动词,除了“执”,其他三个动词都有不带宾语用例,与先秦文献相比,不带宾语的比例增加了。不带宾语,主要有以下情形:(1)受事宾语提前,形成受事主语句,共5例。(2)前有“欲、能、相、自、不”等词语,共6例。(3)动词表类或指称用法,共18例。(4)连动结构,省略宾语,1例。(5)动词后面有介词介引出受事,1例。这与宋亚云(2005/2014)、蒋绍愚(2013)归纳出来的动词不带宾语的语法条件基本是一致的。据蒋绍愚(2013)统计,《敦煌变文校注》中“击”不带宾语占44%,比先秦时期增加了,但不带宾语大多是没有先秦时期那些条件的。 东汉译经中还出现了动词“打”表示击打义,但只有3例,都与其他词语连用:打震甘露鼓/挝打尼揵/打扑迦罗。“打”作为新兴的口语词,用例还不多。汪维辉(2000:200)指出,晚汉三国时期,“打”主要出现在汉译佛经中,中土文献极少见到。同时期中土文献《论衡》“击”共115例,未出现“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