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李娟红:“反切成词”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古人学术笔记中“反切成词”论述解析(7)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文研究》 李娟红 参加讨论

    三、古人学术笔记中有关合音词的论述与合音词的形成分析
    3.1 古人学术笔记中有关合音词的论述
    前贤时人对“合音词”做过不少讨论,大致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一、通过构拟语音,对单个合音词的形成过程及时间进行考证(如林根对“廿”“婶”“俩”等的考证⑦);二、对某种方言(如荥阳广武方言、登封方言、河北辛集话、晋语子长话、豫北方言)中的合音词现象整理分析;三、对合音词的概念和形成条件(如急说快读、声韵相关、使用频率、合音方式)进行分析。这些研究均是从语音切入,条分缕析,论据充分,对学界理清合音、析音概念功不可没,但对合音现象形成原因的关注远远不够。古代文人笔记中对合音词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对“叵”“廿”“卅”“卌”“婶”“妗”几个词的讨论上,虽未触及合音词的形成原因,但对探究其成因颇有助益。
    3.1.1 “叵”
    叵字,乃“不可”二合,其义亦然。史传多连用“叵可”字,盖重出,如《安禄山传》“叵可忍”之类是也。(《梁溪漫志》)[2]3404
    叵,不可。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四引《三苍》:“叵,不可也。反正为乏,反可为叵,皆字意也。”《文选·谢灵运〈道路忆山中〉》:“怀旧叵新欢,含悲忘春暖。”李善注引《字说》曰:“叵,不可也。”⑧因有“可”,另造“反可”来表“不可”。这种现象在汉语词汇中绝不是个案,后世也有不少:“不用”为“甭”、“不要”为“嫑”、“不正”为“歪”等皆是。后造之词皆为原词之否定方,口语色彩浓厚。从表象看,“叵”这种造字现象是汉字以形表意特征的体现;但究其根本原因,却是植根于汉民族心中的“以偶为美”的审美心理在起作用,这个特质在汉字(词)产生、使用中首先表现为:力争汉语字(词)之形义对应方的出现,努力实现“配对”使用。古代文人笔记中对“廿”“卅”“卌”“婶”“妗”的探讨,也是汉语字(词)要求“配对”的明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