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音成词这种造词法所选之上字、下字的声、韵、调可以在一定限度内随使用者自由发挥,可以不严格依据反切注音的规则。如“鲫令”切“精”,“令”“精”之调不同。所选上字、下字分别与本字之声、韵相近的情况也有,如: (2)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间见之于书史中。如以蓬为勃笼,盘为勃兰,铎为突落,叵为不可,团为突栾,钲为丁宁,顶为滴 ,角为矻落,蒲为勃卢,精为即零,螳为突郎,诸为之乎,旁为步廊,茨为蒺藜,圈为屈挛,锢为骨露,窠为窟驼是也。(《容斋随笔》)[3]620 《广韵·东韵》“蓬,薄红切”,《没韵》“勃,蒲没切”,《东韵》“笼,卢红切”。“蓬”“勃”皆並母,“蓬”“笼”韵调皆相同,故“勃笼”切“蓬”。“勃笼”,《汉语方言大词典》《古代汉语大词典》皆载,还可作“勃卢”。 《广韵·桓韵》“盘,薄官切”,《没韵》“勃,蒲没切”,《寒韵》“兰,落干切”。“盘”之韵为[uan],“兰”之韵为[an],分属桓、寒二韵,此为韵相近而切。“勃兰”又作“勃阑”,《汉语方言大词典》载“勃阑”。 《广韵·铎韵》“铎,徒落切”,《没韵》:“突,陀骨切”。“落”“骨”韵调相近,故“突落”切“铎”。“突落”,现行辞书未见有载。 《广韵·果韵》“叵,普火切”,《物韵》“不,分物切”,《哿韵》“可,枯我切”。“普(叵)”之声所属之滂母和“分(不)”所属之非母只有是否送气的差别;“火”之韵为[ua],“我”之韵为[a],介音不同,韵腹相同。但“叵”却作为“不可”的切音出现,此为声、韵皆相近而切。 《广韵·迥韵》“顶,都挺切”,《锡韵》“滴,都历切”,《静韵》“领,郎郢切”。“顶”“滴”声母同,而“顶(挺)”“领(郢)”分属迥、静二韵,此为韵相近而切。“滴 ”,现行辞书未见有载。 “钲”为“丁宁”,《古代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实用词典》《汉语大字典》皆载。从所引书证看,“丁宁”为“钲”之别名,自古已有。 “矻落”,《汉语方言大词典》载,指角落,晋语、甘肃甘谷话常用。按:河南新郑话亦有此语,读音略有不同,“落”儿化;表意亦有差别,指“小窟窿”。 “勃卢”,《古代汉语大词典》有载。 “突郎”,《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三卷有载,冀鲁官话、吴语中指螳螂。 “步廊”,现行辞书未见有载。 “蒺藜”,《当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实用词典》《学生多功能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皆载。 “曲挛”,现行辞书未载,但部分方言中有使用。如河南新郑土话有“曲挛”一词,“挛”读为[lyan],“曲挛”指弯弯曲曲盘在一起缩成团,略相当于“蜷”。 “骨露”,也作“锢露”“锢漏”,《现代汉语分类大词典》《当代汉语词典》《汉语同韵大词典》《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皆载,多作“锢露”。多用在北方方言区,胶辽官话、洛阳话、晋语皆有。上个世纪80年代的河南地区,游走于乡村修补漏锅的匠人叫“[ku lu]锅的”。 “窟驼”,现行辞书未见有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