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作 者:刁晏斌 作者简介:刁晏斌,男,山东烟台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875)。 原发信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安)2017年第20171期 内容提要:在“新汉语史”的框架下,分析文言史上的问题可以看出,第一,文言史是复线而不是单线的。文言史包含两条线索:一是同质文言史,二是异质文言史。第二,文言在现代汉语中并未“死亡”,仍然存在,也从未离开。从另一个角度说,文言史并未终结,仍在持续;其三,异质文言是沟通古今的桥梁。新汉语史的构建,可以为梳理现代汉语的来龙去脉提供另一种思路和角度,是建立异质文言史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关 键 词:汉语史/文言/文言史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汉语发展演变数据平台建设与研究”(13&ZD133)。 笔者曾于2010年发表长篇论文《“文言史”及其研究刍议》,根据吕叔湘所提出的把汉语史分为语音史、文言史和白话史的思想,对文言史的内涵及成立依据、文言文本的分类及其分布、文言史的研究内容、文言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1]最近,笔者又发表了《传统汉语史的反思与新汉语史的建构》一文,在总结与反思前人时贤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汉语史”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建立“复线多头”的汉语史新格局。所谓“复线”,就是认为汉语史首先应由两条主线构成,即文言史与白话史;所谓“多头”,即在复线之外,汉语史还应有其他几个重要的“头绪”亦即线索,主要有语音史、方言史和通语史。如果再说得稍远一点,还应该有一个口语史。新汉语史的任务,就是理清以上各史及其相互关系,最终形成一系列相关的完整研究。[2] 本文拟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新汉语史中的文言史再作讨论,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文言史是复线而不是单线的,根据文言文本性质及其发展过程等的不同可以分为“同质文言史”和“异质文言史”,二者应该分开来研究;第二,对文言在现代汉语中是否真正完全被白话取代提出我们的意见和看法;第三,以近代以来的异质文言为切入点,探讨文言史与现代汉语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