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8)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科学》(徐州)2011年 储泰松 参加讨论

    3.1.3 俗音的层次
    唐人所言俗音,根据我们的考察,应该有两个层次:一是如上文例(30)—(33)所说的“怕窜璟画裸”一类的俗音,不见于唐以前韵书但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流传且已约定俗成并被《广韵》收录的读音,大约与慧琳所说的秦音与吴音相当,也就是南方与北方;一是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流行且不见于韵书收录的读音,是真正意义上的方音。例如:
    (34)a.作字去声。作所作事名为作作。北方一向从入声者。此乡音耳。(湛然《止观辅行搜要记》卷2,续藏经55:763a)b.作作两字俱在祖饿反。作所作事名为作作。(湛然《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二之一,T46:197c)
    作,南方读去声,北方读入声。《王三》仅有入声铎韵子洛反一音,《广韵》另收暮韵臧祚切,箇韵则箇切,云:“本臧洛切”。《集韵》宗祚切:“造也。俗作做,非是。”此字本读入声,湛然认为北人读此音已不合时宜,斥为“乡音”。
    (35)“出内”等者,明领业也。……“出内”两字江南多分去声呼之。非无所以,若人之出入,出字可从入声;人之所运可从去声。内字南北二音义同。但恐滥内外,故从南音。(湛然《法华文句记》卷2,T34:181a)
    出内,南方读去声,北方读入声。但窥基、玄应等均注去声昌遂反、奴对反(窥基音义488b;玄应卷6:912a,又卷7:923a;慧琳卷28:494c)。所谓“内字南北二音义同”是指去声、入声意义均为“入也”。出,《广韵》去声至韵尺類切、入声術韵赤律切。内,去声队韵奴对切,《集韵》另收入声合韵诺答切。
    (36)跢地:丁贺反,江南俗音带,谓倒地也。(玄应卷13:1009b)
    (37)垂嚲:经文从足作跢,音都贺反。跢,倒也。(慧琳卷24:460c)
    玄应、慧琳以“丁贺反”为正音,江南读同带,此音不见于韵书。《方言》卷十三“跌蹷也”郭注:“偃地也,江东言跢,丁贺反。”
    (38)疼痛:徒冬反。下里间音腾。(玄应卷14:1025b;慧琳卷59:700a)
    慧琳作“俗音腾”。疼,韵书只有冬韵一读,民间俗语读入登韵。
    (39)崑崙语:上音昆,下音论。时俗语便,亦曰骨论。(慧琳卷81:835c)
    崑,阳声韵;骨,入声韵。读崑为骨,是阴阳对转。
    (40)尸利沙:即是此间合昏树也。关东下里家误名娑罗树是也。(玄应卷3,56:863b;慧琳卷10:363c)尸利沙,本是音译词,关东民间讹读为娑罗。
    (41)胡荾:今江南谓胡亦为葫[卄/幾],音胡祈。闾里间音火孤反。(玄应卷16,57:8b;慧琳卷65:741b)
    胡,匣纽字;读火孤反,则是晓纽,韵书无此音。
    (42)一睫:子叶反,目旁毛也。山东田里间音子及反。(玄应卷24,57:120a;慧琳卷70:767a)
    睫读子及反,不见于韵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