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语言学 > 方言学 >

唐代的方言研究及其方言观念(6)

http://www.newdu.com 2017-11-16 《语言科学》(徐州)2011年 储泰松 参加讨论

    3 唐人对方言现象的认知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唐人记录了不少方言现象,但唐人并不满足于记录,还试图对方言差异作出解释。在如何判定方言、如何解释方言差异这两个问题上作出了很多尝试。
    3.1 唐人判定方言现象的标准
    唐人对方言现象的判定,除了继承并吸收了扬雄、郭璞等人的方法外,还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3.1.1 根据作者籍贯来判断方言
    在解释古书时,如果某种词汇、语音现象在当时通语里得不到合理的解释,那么它就有可能是作者方言的流露。此方法首先见于《颜氏家训·书证篇》。
    (23)或问曰:“《东宫旧事》何以呼鸱尾为祠尾?”答曰:“张敞者,吴人,不甚稽古,随宜记注,逐乡俗讹谬,造作书字耳。吴人呼祠祀为鸱祀,故以祠代鸱字。”
    “呼鸱尾为祠尾”不可解,颜氏以为是作者张敞的方音读“鸱”(昌纽)为“祠”(邪纽)所致。这种方法对颜师古影响很大,《匡谬正俗》很多条目的索解都是从籍贯着手的。其他例子如:
    (24)剩食其人下文又云剩可为夫妻:剩音承证反,俗字也。亦楚郢之间语辞也。言剩如此者,意云岂能便如此,是此意也。盖亦大师乡音楚语也。(慧琳卷100:929c)
    文出隋代智顗《止观》卷下,智顗世居荆州华容县,其地历来属楚地。“剩”作“岂”义不见于世俗文献,所以慧琳将其判为作者的方言词。
    (25)桥宕:徒浪反,宕犹上也。高昌人语之讹耳。(玄应卷12:993a;慧琳卷74:789b)
    语出《贤愚经》卷7,原文作“门外有壍,既深且广。于其壍上,有大木桥。时此少年,适到桥宕。尔时复有辅相之子乘车外来,桥中相逢。”(T4:400c—401a)“桥宕”不可解,文中义当为“桥上”,但“宕”无“上”义,由于《贤愚经》是北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所译,所以音义有此一解。其实,“宕”当是记音字。
    《玄应音义》还记载了另一个高昌方言词“曼”。例如:
    (26)善行王子若安隐还至,当夺汝等宝。曼今未还,可推船置海而去。(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第46卷,T22:911c)
    (27)尔之父王一旦倾覆,尔之诸母或生谗谄,自用其子。以此推之,汝父王位必不至汝。曼王未觉,宜早图之。(失译附秦录《辟支佛因缘论》卷下,T32:477c)
    “曼今”、“曼王”,玄应均释云:“高昌谓闻为曼。”(卷14:1034b;卷18:39a;又见慧琳卷59:704b;卷73:784b)玄应解释的根据恐怕还是根据译者最先抵达的汉地是凉州、姑臧;而《四分律》译经时的笔受竺佛念更是凉州人。
    (28)掷碢:徒禾反,圆薄而小,形似辗碢,手掷以为戏,亦曰抛碢。[今]云掷樗者是也,乃江乡吴越之文言,非经史之通语也。此字本无,诸儒各随意作之,故无定体。今并书出,未知孰真。(慧琳卷90:881b)
    语见《高僧传》卷13《释慧力》,原文作“司徒王谧尝入台,见东掖门口有寺,人掷樗戏,樗所著处,辄有光出,怪,令掘之,得一金像。”(T50:410b)字作“掷樗”,《可洪音义》同(卷27:459a作“樗戏”),慧琳所见与今本不同。由于“碢”不见于各种工具书,所以慧琳以为是“江乡吴越之文言”,因为《高僧传》作者慧皎是会稽上虞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